打好清欠“预防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1:25 中国证券报 | |||||||||
读者之声 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资本市场重启IPO,某某公司力拔某市头筹的报道频见诸报端。这个时候,很有必要为新上市公司和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打好清欠“预防针”。 打好清欠“预防针”,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综合治理。运用新《公司法》和《证券法》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的质地,使得投资者对未来信心不足,这起码有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上的漏洞。如果我们现在从一开始进入市场大门,就对他们进行预防式教育,加强监管,相信未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山西 卫文省) 不妨平均分配中签号 据专家估计,中行申购,将冻结8000亿至10000亿元资金。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由于申购和中签之间要经过几个交易日,就难以避免产生资金闲置现象。对于中签的投资者来讲,是一件很划算的投资,而对于没有中签的投资者,难免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实,新股摇号抽签,犹如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被市场挤掉的必定还是大多数。由于中签率低,加之资金有限,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中小投资者明显不具有优势。既然投资者激情高涨,申购踊跃,必定是中行良好的经营业绩驱动所致。为了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分享中行经营成果,不妨平均分配中签号。参照香港的做法,只要参与,无论中签与否,均给予配售1000股。国内证券市场不妨根据上市公司的发行规模、业绩状况调整分配比例。(北京 晓华) “赶潮流”做法不可取 笔者所在地区有一上市公司,以生产农用车为主业。上市前后,集中精力搞本行,可谓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迅速增长,很快超越另一家老上市公司,成为全国的行业龙头,是响当当的绩优成长股。 后见别的公司热衷于高送配扩大股本,于是也赶潮流,接连高送股两次、配股一次。股本膨胀,业绩跟不上,很快绩优桂冠不保。这还不算,又在赶潮流中越陷越深。当时正刮起一阵“纳米风”,在没搞清“纳米”为何物的情况下,贸然投入千万元搞“纳米”项目。几年下来,没见出过什么“纳米”产品,大笔资金打了水漂。这还不够,又赶潮流去搞起时髦的高科技生化项目,也和主业毫不搭界。结果拖累主业萎缩,连年亏损,戴帽披星,直至退市。 事实证明,“赶潮流”的做法要不得。脱离主业,妄想取巧,是很难成功的。上市公司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有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长期建立的营销网和客户群,在全国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应当珍惜和充分利用。放弃优势,进入处于劣势的陌生领域,绝非明智之举。(山东 梁庆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