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下跌12.28%,两市跌幅第一,这是上海汽车在新年第一周交出的答卷。随着上汽股价的下跌,之前甚嚣尘上的行权套利故事终于讲完了。昨日,上海汽车发布公告,截至1月7日收市时止,共计有392万份“上汽CWB1”认股权证成功行权,剩余未行权的2.23亿份权证将予以注销。与之前的武钢权证行权套利等其他故事一样,上海汽车的行权故事最终以破产结束。
破灭的“61亿”肥皂泡
按照权证设计,上汽CWB1行权期为2009年12月31日-2010年1月7日,行权比例为1∶1,行权价为26.91元。如果公司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超过26.91元这个数字,投资者就有可能行权购入上海汽车,届时2.27亿份上海汽车权证将为上海汽车带来61亿的巨额融资。
为了这61亿的美好远景,上汽早早的吹起了冲锋号。
2009年12月2日,上海汽车首先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将所持有的上海汽车股份延长锁定期12个月,以稳定股价。12月7日,上海汽车公告称,公司拟增持上海通用1%的股权以实现对其控股;上汽香港拟与通用香港成立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
2009年12月8日,上海汽车公布了2009年11月份的产销数据,披露其前11个月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62%和57%的产销数据。
12月18日,上海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出资484.5万美元,与美国A123合资组建捷新动力电池系统公司。
甚至在行权截止日前的1月6日,上海汽车还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00%以上,每股收益超过1元。
利好一个接着一个,人们也越来越相信上汽cwb能够行权成功。为了这个美好愿景,人们不断买进。终于,上汽股价在去年12月24日最高达到27.23元,高于行权价。
但这些利好并没能让上汽完成行权,新年后,上汽连续大幅下挫。1月7日,上汽收盘报24.12元,行权故事彻底破产,所谓的“61亿元融资”成为镜花水月。
和武钢故事如出一辙
实际上,上汽本次行权前后的表现和去年武钢权证行权套利故事如出一辙。一样都是公司强力推进,一样都是曾经看到曙光,武钢当年据说找来数十家机构开会,而上汽则坊间传言“找了基金护盘”。但最后,一样都是最后黯淡收场。
当年武钢故事破灭时,曾有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是个完全建立在‘假如’上的故事,一个空中楼阁。其实根本不存在套利,都是人自己的幻想。行权就是掏钱,掏钱自然是希望赚更多的钱或者至少赚到更多的低价股票,放在以后赚钱,好像这些条件在这只股票上面没有特别的理由值得如此做吧?因此故事就是故事啊。而且,如果真的有谁联手做市强行行权,那是违规的,根本经不起查。这一点,讲故事的人自己心知肚明。”今天把这段话用到上汽上,发现也很适用。
最近关于上汽的券商研究报告,清一色是唱多看好,为行权故事添油加柴。但关于汽车行业的行业报告,却有一些截然相反的观点。国都证券研究员徐才华认为:“2009年很可能是产能利用率的高点,细分市场的各种驱动因素逐渐消失,轿车或已达景气高点。”华泰证券研究员陈亮更于去年12月中旬明确提出:“2010年乘用车子行业产能利用率将会从2009年的92%下降到2010年的84%。建议投资者在明年3-4月份时卖出乘用车公司股票。”而实际上,汽车行业的下跌从2010的第一周就开始了,第一周跌幅靠前的,很多都是汽车行业的股票。
其实,上海汽车在2009年初的股价最低只有5.43元,但到2009年底,上海汽车见到27.23元,机构早已盆满钵满。如今依靠这个故事,谁出了货,谁又站了岗呢?
还有多少故事在等待?
随着上汽、葛洲2只权证相继到期,在目前仅存的7只权证中,除了新上市的长虹CWB1以外,余下的6只都将在今年年内陆续到期,其中中兴、赣粤、石化、国电这4只权证会在一季度到期,宝钢和江铜的权证也会在稍后到期。就在发稿之前,已经有了中石化行权的故事版本出炉。2010年,我们还会看到多少故事?
记者 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