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权证频道 > 正文
 

1.26万份机场权证赔本行权 非理性行为引发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7:38 第一财经日报

1.26万份机场权证赔本行权非理性行为引发关注

  上证所关注不合理行权持续出现

  本报记者 方玉书 发自上海

  1份认沽权证加1股正股的价格超过了行权价,行权肯定就得不偿失,但还是有人行权了。

  G穗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600004.SH)的股改认沽权证机场JTP1(资讯 行情 论坛)(580998.SH)自3月23日进入行权期至今,其内在价值(即行权所能获得)一直就处于小于权证市场价格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具有获利空间的行权套利机会。

  但上证所最近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机场权证的累计行权总量为12600份。这些行权的投资者在没有套利机会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不理性的操作。

  机场JTP1的行权执行价为7元,从3月23日至昨日,该权证3月30日创最高价格1.267元,昨日创最低价格为1.03元(昨日正股最低价格为6.16元);行权期间G穗机场股价最低为4月3日的6.14元(当日权证价格最低1.05元)。分别都取昨日和4月3日两个正股和权证最低价相加也超过了7元,都达到7.19元。

  因此,投资者在此期间行权,即用1份权证加1股G穗机场正股换回7元现金,都是一种不理性的选择和交易。

  据统计,3月23日机场JTP1进入行权期的第一天,共有10.19万份权证申报行权。当日盘中有部分投资者可能意识到了与直接卖出权证及正股相比,行权是一种不利的选择,于是陆续撤单,到收盘时仍有5.06万份权证申报行权。

  但登记公司次日公布的有效行权量为7500份,仅为行权申报量的7.36%。绝大部分行权申报无效的原因是行权人账户上只有权证而没有正股,或者行权申报量超过了其所持有的正股数量。这种情况也说明,大部分行权申报人可能仍未理解认沽权证的行权是用权证加相应的正股换回约定的金额(执行价)这一基本的原理。

  3月24日,盲目申报行权的投资者有所减少,申报撤单量仅3100份,但仍有大量投资者在没有正股的情况下申报行权,有效行权为700份,占全部申报量38000份的1.7%。此后,每天仍有数量不等的投资者申报行权,包括无效行权。截至3月29日,机场权证的累计行权总量为12600份,占该权证流通总量的0.0038%。

  其实,更好的选择是在二级市场上卖出权证和正股,其收益更高,因此,在上述情况下,行权至少意味着“让利”——让出了超过7元以上的那部分“利”。上证所投资者教育中心负责人袁秀国表示,这种现象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权证行权的原理尚不理解,有必要对投资者进行更多的教育。

  在G穗机场进入行权期后,上证所有关部门对行权情况严密关注,对行权数量相对较多的营业部及时了解情况并提醒其加强投资者教育。经过一系列的指导,自3月30日起至今,再也未出现“误行权”现象。

  相关链接:谁在“让利”行权

  本报记者 方玉书 发自上海

  在根本不存在套利机会的情况下强行操作,必然劳而无功,就像一些投资者在机场JTP1(580998.SH)行权期间的行权情况那样。那么是谁进行了这样一些啼笑皆非的操作呢?

  上证所有关人士分析,以3月23日和24日的行权情况为例,选择行权的投资者的成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零成本”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权证都是G穗机场(600004.SH)派送的股改权证,其持有的正股和权证数量在行权前一直没有变动。这类投资者的行权量占了这两日总行权量的近三成。对这类投资者而言,不论其当初买入正股的成本是多少,如直接卖出权证和正股,都能比行权获得更大的收益。另一类是市场成本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的权证和正股都是股改以后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据统计,其总成本(正股加权证)最低为7.34元,最高为7.60元。这类投资者行权量占了七成以上,其投资策略明显不合理。

  另据个别投资者反映,他们选择行权是为了“尝鲜”,好玩,损失不大,交割单可能还有收藏价值。但这样的投资者所占比例不大,大部分选择行权的投资者是“误行权”,他们虽然对权证的交易比较熟悉,但对行权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