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权证频道 > 正文
 

认购与认沽权证齐飞 投机时需系好安全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4:3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朱雪莲

  昨日,权证市场再奏凯歌,两市现有的20只权证中悉数飘红,五粮认沽上涨39.2%居涨幅榜前列,涨幅超过10%以上的权证有11只,还有四只权证以涨停报收,分别是五粮认购涨20.4%,鞍钢认购19.8%,首创权证18.8%,万华权证17.9%。涨幅小于10%的9只都是认沽权证。同时,权证市场成交额并没有如A股市场一样明显放大,如五粮、万华认购权证还出现缩量

  认购认沽齐飞

  “我现在只喜欢做权证了。”一位普通投资者陈先生说,“权证操作方便,容易赚钱。”他在五一之前曾一度满仓五粮权证,尽管中间操作一度失误,但整体收益仍达2倍多。

  的确,比起A股市场不少个股连续涨停行情,权证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五粮认购权证自上市以来涨幅已达4.5倍,包钢认购、万华认购上市后也累计上涨了57%、73%。昨日,涨幅在30%以上的权证就有2只,上涨10%以上的有11只。同时,相比A股涨幅10%的限制,权证市场的暴利机会显而易见。

  其实,“4月初五粮认购与认沽权证上市后,权证市场的赚钱效应已经显现了。”申银万国的杨国平说。

  在五粮权证上市之前,权证市场经历了一轮炒作后,徘徊于下降通道中,大部分权证市价均小于1元,甚至对于一度出现投资价值的沪场认沽权证,市场反应也颇为冷淡。五粮权证上市当日表现一般,但是,随着正股G

五粮液股价的大幅走高,认购权证内在价值不断上升,加上权证本身具有杠杆的放大作用,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五粮认购权证价格连续飙升。昨日带有权证的部分正股如G五粮液、G万华均以涨停报收,而G
鞍钢
、G包钢、G武钢分别上涨7.71%、7.39%、7.33%,由此带动相关的认购权证大涨。

  分析人士认为,五粮认购权证的连续上涨具有标杆意义,使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权证市场,意识到权证也会受价值推动的影响,而开盘即近10元的万华认购权证上市当日涨停,则打开了权证价格的想象空间。

  在正股与认购权证价格不断上升的同时,认沽权证按理说其价值是下降的,但是,认沽权证也出现普涨行情,如五粮认沽权证上市以来累积涨幅也高达1.85 倍,昨日,该权证上涨39.2%,居涨幅榜第一位,钢钒认沽、万科认沽权证的涨幅也在8%以上。

  广州证券的卢振宁认为,不少认沽权证的上涨主要是受认购权证的比价效应影响,跟风上涨的意味颇浓,特别是其较低的价格会受到某种偏好低价的炒家青睐,从长远看,价值并不大,甚至为零。

  请系好安全带

  如此暴利吸引无疑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不过,从每天交易的席位披露不难发现,主要还是证券公司的某些营业部活跃在权证市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很少显现。如昨日首创认购权证成交前五名依次是海通证券上海临汾路营业部、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海通证券上海建国西路营业部、招商证券深圳振华路营业部以及天一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他前期因对大盘看得比较保守而一度踏空,现在主要就做权证市场中的认购权证,有一个小账户已从50余万元做到了300万。不过,他同时承认,权证的风险也非常大,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周有一天包钢认购权证就亏损了20%多,如果当时就止损,现在只有叹息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权证市场上泡沫相当普遍,即使五粮认购与万华认购长期值得看好,但短期内的溢价也有13%以上。相比之下,

股票更安全且也有不错的收益,因此,尽管基金可以投资占基金净值3%以内的权证,但是由于权证风险太高,一般基金不会贸然大量买入。

  其实,在权证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均意识到权证的市价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不过,在这种由资金主导的市场中,资金具有重要的话语权,投资者认为只要能捕捉到市场的喜好并推高相关权证,获得买卖价差即可。这位私募基金经理也坦承,大部分权证不值一文,他只关注三个指标溢价、存续期和正股趋势,即溢价越少、存续期越长、正股走高概率大的认购权证是首选。

  “权证市场的泡沫太多了,有一天肯定会破灭,但没有办法判断会是哪一天。”杨国平说。他认为,当前权证一类是如五粮认购、万华认购等价值型权证,另一类则是如万科认沽、原水认沽等泡沫型权证。对于价值型权证,投资者可以进行波段操作,甚至长期持有,而对于泡沫型权证,则建议投资者在投机时系好安全带。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