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权证评论 > 正文
 

2005年权证为什么这样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5:05 财富时报

  如果想进天堂,就去炒权证。

  如果想进地狱,也请去炒权证。

  与股市的冷清相比,方兴未艾的权证市场火得近乎疯狂,国际公认的定价模型,也似乎对中国的几只权证失去了约束力。异常火爆的背后,掩藏着哪些扑朔迷离的真相?

  权证炙手可热

  挂出1亿元的“羊头”,转眼间能换来10亿元的“狗肉”。以7亿元的总市值,却创下了单日成交30亿元的天量。这是宝钢权证在中国权证市场演绎的新神话。

  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权证也在阔别中国10年后卷土重来。宝钢权证一登场就受到了热炒,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并一次次酿出波幅巨大的“杀人行情”,其单日换手率曾高达6.3倍,相当于每个权证投机者一天平均进行了6次交易,创下中国

证券市场换手新纪录。

  紧随其后的武钢认沽等几只权证,火爆表现也与宝钢权证不相上下。在11月25日到12月1日的5个交易日里,A股市场宝钢认购和武钢认沽、认购三只权证的成交额,竟然远远超过了2004年世界排名第一和今年1至9月也居于首位的香港权证市场。而这种疯狂的势头,并没有因新钢钒、万科等几只新权证的排队登场而有所减弱。

  机构和散户为何都热炒权证

  权证市场上,机构和散户两只手都在热炒权证。不同的是,机构是在明明白白赚钱,散户则是在懵懂中玩“过山车”。

  中国股市价值投资扭曲,权证的出现填补了股市空白。但这并不是机构和散户都爆炒权证的理由。机构追逐权证,是因为其明白而稳定的巨大利益诱惑。而散户除了逐利之外,还多了一份“刺激”。

  权证畸高的价格使诸多群体受益,既得利益群体中的部分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助长投机。这些收益群体包括:初期参与股改的流通股股东;对非流通股股东来说,权证的非理性溢价,使得权证作为对价能够获得流通股股东的认同;券商由于创设获益;基金和QFII由于参与股改获得初始权证,上市后的非理性溢价使其收益。

  在权证交易过程中,券商、QFII、基金和其他部分机构投资者成为主要赢家。机构盈利主要来自于权证一级市场,即参与上市公司股改而获得的原始权证的收益。这当中QFII的获利尤为引人关注。深交所公告显示,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等3家机构持有

鞍钢权证的比例分别在5%以上,但在一周后重新调查,鞍钢权证持有人中已没有超过5%的,表明QFII高位进行了套现,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约18.9%的收益。

  而对于散户来说,由于权证交易规则不像

股票那样,当天买只能翌日卖,而是当天就可以做多次交易。加上权证走势波段的大涨大跌,存在着多个获利机会,因而中小投资者觉得参与炒作权证特别“刺激”,就像玩“过山车”一样。诸多散户的共同感受是:炒权证要分秒必争,刀口舔血,绝对是勇敢者的游戏,炒起来特别“过瘾”。

  但是,有分析人士对上市时间最长的宝钢权证的二级市场收益水平做了估算,认为多数普通投资者大幅亏损已成定局。以宝钢权证上市后成交892.80亿元时的数值计算,当时权证的市场平均成本为2.288元,如果按照0.5元的理论价值计算,这意味着投资者正以2.288元的成本持有价值0.5元的证券,这还不包括宝钢权证因未来交易而分摊在投资者身上的佣金支出。此外,对明年业绩将会大幅下降,股价总体运行方向下跌且难以反弹的股票来说,其认购权证将会是废纸一张。

  权证作为新的“博傻”投机工具,巨大的利益和风险是如影随形。说权证炒家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是坐着“过山车”在天堂与地狱间来来往往毫不过分。

  监管方为何不做“钟馗”

  眼前的中国股市俨然进入了“造鬼时代”,而权证就是其中一个最大的鬼。

  权证市场流行的“博傻”行为,和严重偏离合理价值区间的表现,说明权证并不是理性的避险和投资工具,而成了赌博的风险工具。监管机构虽然声称严查,但动作始终慢了三拍。

  作为监管机构,证监会先是从9月底60亿美元额度放行开始,不断大步扩容QFII名单,具有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达到30余家。但是,这也让权证市场上“鬼”影迭现。将权证价格玩弄于股掌之上,显然不是普通散户所能为。而权证市场一发不可收拾的不正常火爆局面,大概也出乎监管方的意料。

  当宝钢权证交易屡现异常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系统曾及时锁定异常交易账户,并向相关会员营业部发出市场监察关注函,拟在周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提请主管机关对其进行立案和稽查。但是,相关报道见报后,宝钢权证仍然持续疯狂。毫不理会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一再上演疯狂,成了权证市场的独特景观。与之对应的是,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和具体监管措施千呼万唤不出来,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显示监管方还不是“钟馗”。

  “宝钢权证不允许失败”、“为了确保宝钢权证顺利交易,上交所将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力量”。在宝钢权证上市前夕,上证所一名负责人的话,或许可以为监管方的角色矛盾和错位找到注脚:权证是证监会寄予厚望、不惜多生的孩子。“儿大不由娘”,或许证监会对问题横生的权证一时也是手足无措,更舍不得把亲生子当做鬼给掐死。

  两只手拉不住宝钢权证等几个已渐渐长大的“孩子”,肚子里还怀着“多胞胎”。2005年,权证在赋予人们新的希望的同时,也在酝酿新的忧虑。人们只能寄望来年中国权证市场归于合理区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