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证是功臣还是祸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炜 12月6日,沪深权证市场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使股票市场同一天85.31亿元的成交金额相形见绌。与此同时,一场权证究竟是向股市“输血”还是“抽血”的争论正在展开。
实际上,权证是向股市“输血”还是“抽血”的争论,即权证是“功臣”还是“祸害”的争论。“输血”观点者的主要依据有二:其一,权证成交于6日破百亿元,上证指数同日仍上涨0.8%,且沪市A股成交金额并没有较上一交易日出现萎缩。其二,权证创设给A股市场带来看得见的增量资金。就武钢认购权证而言目前券商已经创设6.64亿份根据有关要求券商必须买入相应的武钢股票作为担保以平均每股2.8元计算仅此一项就为股市带来了18亿资金。相比之下,虽有不少投资者认为权证导致A股市场“失血”,却拿不出具有绝对说服力的量化的证据。 权证究竟向股市“输血”还是“抽血”?假如“输血”论得到公认,权证非但不是当前证券市场的“祸害”,而且是促进市场发展的“功臣”。本周一(12月6日),深市三大权证“打包上市”,深圳证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央视新闻中表示,权证一是为股改服务,二是丰富了市场品种。张育军对权证的评价,表明交易所将权证视作功臣。然而,更多投资者还是把权证看作“祸害”,认为权证给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实在自欺欺人。到目前为止,因连续创设而需券商先买A股的仅武钢认购权证。G武钢确实因连续创设而上涨过两天,但连续创设“输血”的18亿元资金,更大程度上只支撑了G武钢的股价。就G武钢股价坚挺对大盘的贡献而言,无法弥补权证造成A股市场人心涣散的负面影响。 有媒体于本周一对华夏、招商、申银万国等旗下的12家在沪证券营业部调查发现,目前签署权证风险揭示书的散户比前一阶段呈增长态势。这反映出普遍投资者开始对权证风险产生麻痹心理,散户在权证投资者中的占比增加。一方面,权证非理性上涨毕竟创造出赚钱效应,与A股市场2001年6月调整以来巨大的赔钱效应形成反差。权证市场的T+0制度、杠杆效应以及较宽的涨跌幅限制对于短线投机资金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而散户中同样不乏敢于投机的资金。另一方面,几只权证虽有过山车似的起落,但尚未发生类似国外成熟市场的“轮灾”,投资者明显缺乏风险教育。尤其宝钢权证一度由2元多跌至0.682元,可随后又创新高解放了所有被套者,使部分投资者对权证风险的畏惧感消失。在A股市场下跌造成惨重损失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对现有的权证风险尚不以为然。而散户投资者转战权证市场的增多,从另一侧面揭示了“抽血”现象。 7日,权证市场出现全线缩量走软的格局,万科认沽权证跌幅一度达到24.08%。但这并不等于权证市场开始“退烧”,权证仍可能继续祸害A股市场。有基金管理公司老总称“时间会证明一切”,意思是说缺乏价值支撑的权证好日子不会长久。可问题恰恰在于时间因素,由于行权日期大多相隔一年左右,权证炒作仍有相当空间。对A股市场来说,当前任何事情都不及股改重要,而权证扰乱了股改所需要的稳定性。上证指数没有因权证火爆而大幅下跌,是因为A股市场已经跌得太多。因权证祸害遭边缘化的A股市场,又如何保证股改进行的基本市场环境? 权证是“功臣”还是“祸害”?需要思考的不是投资者而是管理层。需要对A股市场濒临边缘化负责的也是管理层。管理层的失误在于把股改目标多元化,寄希望金融创新来解决股改难题并发展市场品种。华菱管线“顺藤摸瓜”推出一个10派6.3至8份认沽权证的方案,拟用权证来解决股改问题,还能够不送股。试想,如果所有上市公司都以送权证方式实施股改,大股东岂不利益损失更少。可是,若期限为2年的华菱管线权证得以上市,又将给A股市场带来多少祸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股改目标未完成之前,还是少些市场创新的想法。权证连日来遭诸多舆论“喊打”,应该让管理层看到了A股市场濒临边缘化的严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