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柏
从本周起,中国股市开始权证大扩容,新的权证品种将以十倍于宝钢权证的规模推向市场。在武钢权证之后,据悉,深交所也将最快在下周推出首批权证产品。
当初推出权证纯粹是为了活跃市场,对此管理层曾寄予厚望,既采用“T+0”交易制
度,又辅之以宝钢用40亿元资金护盘,以营造价值投资的市场效应。然而大家看到,无论管理层怎么棒喝,怎么进行风险提示,怎么查处违规,都无法遏止疯炒的局面。
权证大扩容后就能平抑市场的投机吗?近日,市场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质疑。因为像宝钢这样的欧式权证,对上市公司和管理层而言几乎没有风险,却已经令管理层和上市公司胆战心惊了,而真正具有潜在风险的认沽权证,在市场上却几乎没有什么讨论和研究。
由于空口说白话的上市公司不少,它们为了在股改中少付或者不付对价,从而便推出认沽权证,如今这些公司到底有多少资金准备呢?这年头表决心容易,但解决问题还得靠真金白银。如果有投资者利用认沽权证将股价打得奇低,然后利用手头掌握的认沽权证,就能够将整个上市公司买走,毕竟,股份已经全流通了。
更严重的问题,存在于有关权证的监管之上。对于权证风险的控制,目前市场几乎全部聚焦于连续创设机制,以期望通过增加供给改变供求关系,来平衡权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过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种期望只有在供求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香港联交所要求权证发行商每天提供每份认股证的买卖记录及“街货”量数据,并于港交所网页发布。其中,“街货”量数据是用以反映每种权证的散户、机构投资者和庄家的交易量及比重的数据,可据此衡量权证发行商的管理风险。高“街货”量,意味着发行商的权证管理风险高;低“街货”量,权证管理风险低。但在内地,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中,要目前的券商来如实提供如此数据,恐怕是难上加难。换言之,在低透明度监管的权证市场上,管理当局可能根本无法准确衡量权证发行商可能面临的风险。
可以预期的是,即便连续创设机制出来之后,在信息透明度低的情况下,庄家联合外围资金来套取散户的钱、套取国家的钱,真的易如反掌。而且全都是通过正常交易来实现。另外,由于券商基本是国有的,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不追求利润,只追求交易量,因此,弱势的监管,也可能为内部人联合外围资金套取权证发行商的钱制造了便利。届时,无法兑付的权证,为券商制造的就将是巨大的资金窟窿。
现在的权证炒作者已经与上世纪90年代初完全不同了,它们的行动将更加隐蔽。如果有关部门不对当前权证可能造成的问题重新审视,未来在权证市场上的混乱将不可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