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毅
挥手作别2012,我们长舒一口气。
这一年,大盘终于止步两年阴收出一根阳线;这一年,基金公司老总最终也面露喜色,业绩与资产规模两份成绩单均还满意。
其实,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基金有着说不尽的无奈。比如,开局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散去,便迎来大盘长达9个月的调整,高仓位基金业绩遭遇滑铁卢;雪上加霜的是,“黑天鹅”频频空袭基金重仓股,主要投资消费品股的基金公司不得不调整思路;随着行业压力不断累积、股权斗争愈演愈烈,离职潮向基金公司高管层蔓延,2012年已有14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换帅”……
笔者认为,在无奈面前,基金公司不应随时间流逝而轻易忘掉伤疤,而应彻底总结教训,用行动解答曾经的质疑。
当然,2012年也有很多精彩。比如基金业步入“千基”时代,《基金法》修改带来“正能量”,产品创新、业绩、销售能力“三驾马车”驱动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行业转型,挖掘绝对收益,基金创新燃起的“四把火”……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听到了一场变革渐近的脚步声。
拱手相迎2013,我们满怀期望。
“转型”,一个已经被贴上年度标签的热词。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商业银行等管理机构,均有多年的资产管理业务经验,风控体系和制度安排较为完善,进入公募基金领域势必会引来一场残酷竞争。公募基金向财富管理转型成为一种必然,基金管理公司势必成为这场金融混业经营风暴的中心。
笔者于去年曾走访几家基金公司,发现“追求绝对收益”正在被基金行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产品设计角度,基金公司都在尝试着追求绝对收益的可能性,不再沉醉于相对排名。这何尝不是一种转型?
新的一年,基金公司的创新产品能否带来绝对收益?“三驾马车”能否顺利驱动转型?机构混战的局面如何演绎?筹谋子公司让基金资管触须延伸何方?投资策略如何做到多元化?投资者结构有何变化,其行为理性几何?……尽管充斥着诸多不确定,但基金公司已经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2013年,“系好安全带,准备起飞”。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