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迎来蜕变,市场参与各方均需解放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资本市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议。华泰证券独家支持,新浪财经联手证券时报发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国股市!”大讨论,邀请专家、券商基金人士为中国股市的前途出谋划策,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微博) 曹颖 孙超
一、经济危机之下股市举步维艰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尽管已经推出了两轮总额达到2.325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经济至今仍未能重新恢复稳定增长。欧元区各国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从冰岛、希腊到意大利、西班牙,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不断蔓延,欧盟统计局9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二季度GDP修正值年率萎缩0.5%,降幅大于市场预期的0.4%。与此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面临着整体结构不可持续、收入分配不合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等问题,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今年前两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只有8.1%和7.6%,我们预计三季度经济数据仍有可能惯性下滑,全年GDP有可能破8。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经济学家鲁比尼博士甚至悲观地预言,未来一到两年内可能会出现各大经济体同时爆发危机的“完美风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表现更是让人失望,被广大股民戏谑地称为“熊冠全球”。上证综指从2007年的最高点6124点,一路下跌到2008年10月份的1664.93点,随后虽然有过短暂的反弹,但之后又继续震荡下行。2010年全年跌幅接近15%,2011年全年跌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1.68%。进入今年以来,股市并没有出现见底的迹象,而是继续一路下跌。年初指数达到年内最高点2478.38点,回到十年前的水平时,股民们还在哀叹“十年零增长”,但现在指数“跌跌不休”近逼2000点,已经是“十年负增长”。 股市的下跌不但造成股民的资产蒙受巨大损失,同时更多地也严重打击了市场的信心,股民们愁云惨淡,“谈股色变”。尽管9月7日沪深股市爆发了久违的报复性反弹,但愿这场“秋收起义”不是昙花一现。
股市的下跌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显著的。首先,股票指数历来被看作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并未出现严重的衰退,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的大幅下跌应该说是不正常的。虽然存在股票市场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但还是让股民产生了股票市场“不公平”、“圈钱市”的非议。其次,收益率的下降使得资金纷纷撤离股市,造成了股市融资功能的失灵。对任何国家来说,股票市场都是其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石,借助股市融资实现做大做强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经济强盛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认为股市中没有好公司,但由于整体环境的不景气,这些公司也遭到错杀,股价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影响到了公司的成长。再次,资本都是逐利的。既然股票市场难以获得收益,那么撤离股市的资本要么流向房地产或商品领域,推高价格带来过剩的流动性,要么直接撤离中国市场,造成资本的外流。据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达到203亿美元。
股市不稳,中国金融岂能稳?中国市场岂能稳?中国经济岂能稳?中国社会岂能稳?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标本兼治,来恢复股民信心,稳定股市。
二、“股市新政”效果难言满意
为应对国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内股市令人担忧的表现,郭树清主席自履新证监会以来,便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稳定股市的政策,被股民们称为“股市新政”。应该说郭主席执掌证监会以来各项改革举措之严厉,涉及问题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股市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严打内幕交易,对内幕交易和证券犯罪采取“零容忍”态度,以肃清股市风气;加快推出RQFII,开通境外人民币募资渠道,提高境外资金流动性;创业板和主板退市制度、推出新三板和首次公开IPO发审流程等10大环节的改革,理顺上市和退市环节等等。近期,为降低股票交易成本,继两次较大幅度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后,证监会于9月1日再次大幅度降低交易经手费、过户费和手续费,降幅高达20%。
然而,在如此大范围、大力度的股市新政的刺激之下,股市的表现却仍不如人意,并未达到广大股民所预期的“政策救市”效果。这是因为,证监会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着眼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是对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并非为调节股市短期涨跌而采取的应急性措施,因此难以在短期内看出效果。由于股民们的预期一次次落空,信心和投资热情进一步受到打击,更加不看好后市,反而加速了股市的下跌。同样是因为“新政”未能缓解股市的下跌趋势,郭主席倡导的长期投资,号召投资蓝筹股的建议让股民们大呼上当。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制度改革的长期性和股民投资收益的时效性之间的矛盾。股市新政旨在“治本”,尽管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必要举措,但并不能在短期内给股民们带来收益,因此也就难以扭转股市下行的趋势。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监管机构还需要推出能够在短时期即能见效的改革措施,切实提高股市的回报水平。
股市之所以下跌,投资收益不高,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过去的几年内IPO的速度过快。新股发行好比在股市内“抽血”,分散了股市中的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在股票上市之后大规模套现,更是让市场的资金更为紧张。因此,稳定股市的关键在于尽快通过各种方式给市场“输血”,并恢复市场的“造血”机制。所谓“输血”,一方面是指将新的资金引入股市,另一方面则是指减少以各种形式从股市中拿走的资金。“造血”则是指鼓励甚至强制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分红,增强股市资金的“自生性”。“输血”能在短时期见效,但“造血”则是一个制度和整体氛围的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见,新政的用意正是“造血”,而失血过多的市场所急需的却是立竿见影的“输血”。在目前股市对资金吸引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降低甚至减免股票交易中的各种税收就成为“输血”的唯一选择。
三、减免税负降低成本,促进“新政”发挥应有效果
影响股市的重要税种当属印花税和红利税。其中,印花税只有在买卖股票时才会收取,尚不会对股民买卖股票的积极性产生根本的影响。但红利税却直接关系着股民获取红利收入的多少,特别是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分红水平较低的背景下,红利税的高低对股民持股的热情更能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印花税作为股市第一大税种,其征收方式一直都是股民们关注的焦点。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年来股民们累计为国家缴纳了5388.91亿元的印花税,占国家总税收的1.1%左右。单2011年一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就有425.28亿元,以244个交易日来算,中国股民每天就缴纳了约1.74亿元的印花税。如此大额的印花税无疑直接提高了交易成本,压制了股市资金的流动性。至于印花税究竟如何改革,究竟是减还是免,我们认为不妨可以对印花税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印花税和利率都是影响股市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印花税如果和利率保持负相关的关系,即利率上涨则印花税下调,那么就可以保持股市一定的流动性。让印花税和利率挂钩,进行动态调整,要比单纯地免除或减少证券印花税要更有利于股市的长久健康。
红利税减免更应是股市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的股市长期处于“重融资,轻投资”的状态,股息派发本来就少,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更是逐年减弱。数据显示,2001年6月至2011年10月,中国股市十年间的累计分红仅有7500.67亿元,近七成公司上市十年没有现金分红。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对股利按10%征收红利税,最终股民能够拿到手的股利就更是少的可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宁愿以送股和转增而非派息的方式来回馈股东。根据2011年年报,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仅有1.82%,以蓝筹股为主的沪深300指数股的股息率超过2%的只占14%,大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如此低的股息率不仅没能跑赢CPI,而且还不如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股民不看重持股收益,而单纯关注股票价格的涨跌了。长此以往,又何谈价值投资?
股息可以说是股民作为股市投资者所应获得的最基本回报,也是体现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减免红利税相当于直接增加了投资者所能获得的股息,并且还能引导上市公司将送股和转增的分配方式改变为派息。因此红利税改革不仅可以促进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还能提高市场整体的股息率,有助于改变我国股市“圈钱市”的形象。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减免红利税还能凸显股市的投资价值,淡化投机氛围,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另外,征收红利税是否具有正当性也是应该加以讨论的。股息本身就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再对股息进行征税本就是重复征税的行为。因此于情于理,红利税都应该进行减免。在减免红利税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培养上市公司的主动分红的意识和鼓励上市公司优化股利配置方案。正如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所指出,应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持续、清晰、透明的决策机制和分红政策,培育上市公司主动分红、回报股东的意识。
可以说如果股市税收改革的问题不解决,郭树清主席所倡导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也就难以落到实处,证监会所推进的一系列股市新政也就难以达到提振股市信心的效果。优化股市税收,降低交易成本,作为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有效措施,应当成为中国股市改革接下来的重要一步。
编后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谢大家对中国股市的热爱,因为有你有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会越来越好!
若欲建言献策,请把您的真知灼见发至:stockzhengwen@sina.com。 详见征文启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