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莫丽娟
他为何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股市名嘴”到“股市黑嘴”,汪建中并非第一人。打着股市擦边球中饱私囊的人物何其之多,缘何独有汪建中下场最惨?一审宣判后仍表示“认罚不认罪”的汪建中始终认为,自己这只螃蟹吃得很冤枉。
据了解,东窗事发后,汪建中曾多次向证监会发去申辩材料,并对自己进行的慈善事业进行了说明,言辞甚为激烈。在他看来,自己的行为确实在道德上存在不妥,有点“打擦边球”的嫌疑,但从未想过构成“抢帽子”交易,更加和操纵市场靠不上边。
据与汪建中相熟的朋友回忆,汪建中在收到证监会罚单后非常惊讶,他不曾想到自己利用职位便利的炒股获利行为不仅违规,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在2.5亿巨款被收归国库以后,汪建中想不通,“为什么这种长期被圈内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突然就违规了?”
另一个细节是,作为知名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负责人,汪建中在按要求到证监会就违规行为开听证会时,曾理直气壮的径直去了数年前办北京首放登记执照的证监会地址,殊不知证监会已在四年前迁址金融街。
在证监局作出处罚后,汪建中几乎天天递申辩材料,认为处罚过于严苛,请求减扣违法所得、减免罚金,并减少禁入证券市场的年限。在随后等待审判的近两年间,他也一直笔耕不辍,不断给法院、检察院写信陈述自己的交易行为。
面对法律制裁,汪建中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自己只是凭借多年的炒股经验为股民提供参考,推荐的股票都是诸如“工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石化”之类的大盘股,凭借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撼动大盘,涨跌都是市场所为。此外,汪建中还觉得自己推荐的股票大都持续上涨,不会让股民赔钱,也算是成人之美了。
直到一审被判7年并终生禁入股市,汪建中似乎仍未如梦初醒,当即提出上诉请求。从事发到一审获刑,汪建中一直不肯认输,与证监会、检察院、法院进行了长达3年的拉锯之战,试图为自己洗脱罪名,最后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发自《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