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息时报:股评人士大浪淘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 11:13  信息时报

  诸葛无用,原名苏华,颇具西方经济学功底,擅长基本面分析,据传在身价飙升至数十亿之后,“躲进小楼成一统”,遁形市场;黎东明、古思平和余嘉元,三人被称为深圳早期股评著名的“三剑客”,古思平即“股市评”,余嘉元为“一家言”,只有黎东明用的是真名;安妮,深圳女性股评家第一人,最早将地理学、人文学、民俗风情学,甚至气象学运用于股评中。

  而在广州,古禅、魏锦光、黄鹏、黄智华、曹海……可谓个个勇猛,自成一统,与深圳遥相呼应,在南方的证券市场声誉甚隆。他们的独特经历或许只属于那段珠玉与泥沙共存的浩荡历史,当尘封已久的记忆匣子乍然被打开,时间倒退回上世纪的90年代,这一个个曾经站在中国股市顶峰的面孔渐渐清晰起来,而中国股市20年的风雨历程也在他们浓缩的脸庞中丰满了起来。

  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资讯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民其实还不成熟,大多时候都是“听消息买股”。而少数对股市更为了解的股评家就成为当时股民获得资讯的最佳渠道。正是这段历史,造就了股评界的鼎盛。

  随着频繁在报纸发表股评文章,以及在电视台参加点评节目,股评家的地位和知名度也与日俱增。从90年代中期开始,股评界声名鹊起,南北股评界遥相呼应。

  在上海,贺宛男凭借一家家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揭其猫腻之功底,开创了财务分析的风气之先;应健中以通俗文风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堪称一绝;文兴擅长个股选择,成为内部消息的集散地;陈宪、李志林偏向基本面、国家政策分析,研究颇深且把握精准;金学伟思维独特,沉迷技术和“波浪”;童牧野文风嬉笑怒骂,辛辣尖刻,且横跨沪深两地,无出其右。

  在深圳,诸葛无用以其西方经济学功底,擅长基本面分析;黎东明、古思平和余嘉元,三人被称为深圳早期股评著名的“三剑客”;安妮则最早将地理学、人文学、民俗风情学,甚至气象学运用于股评中,成为深圳女性股评家第一人。

  而在资本活跃的广州股评界,也出现了几个响当当的头面人物,一段股评家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揭开序幕。

  “在1996、1997年的那一波牛市,我们基本上每星期都要去珠三角授课,有一次在佛山的某个剧院做活动,里里外外全部坐满了人,当时我们几个人互相调侃,真是比刘德华还受欢迎。”至今说起当时的盛况,魏锦光还是很感叹。由于90年代中后期股市成长很快,股评家在散户市场非常受欢迎。早期股评家经常收到媒体、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邀请,到全国各地去做股评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

  资讯匮乏的90年代,中国股民其实还不成熟,大多时候都是“听消息买股”。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90年代有一个股民去白云山登山,看到游客众多,不禁感叹,“好山好水好多人,光收门票就能赚不少啊!”于是回家之后立马买了很多白云山A的股票,到后来才知道此“白云山”非彼“白云山”也。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记者身边。同样也是在90年代中后期,当时正是经纪人上门劝买正流行的时候。记者的某位朋友就是在当时跟着电视上的某位股评家推荐,买了一只股票好几万股。至于那家公司盈利情况如何?不知。证券公司电话?不知。唯一留下的只有一张股票凭证以及经纪人电话。一年后,当这位朋友打电话给经纪人的时候,此人早就转行跳槽了,于是这位朋友一方面不知道如何继续操作,另一方面也没有对此事太上心的情况下,将这只股票持有了数十年。更令人忍俊不住的是,这只股票经历几轮牛市仍然“坚挺不拔”,成为A股市场十多年不涨反跌的少有“奇葩股”之一。最近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位朋友感叹,当时周遭的人都在炒股,大家说听电视上的推荐“准没错”,于是一套数十年,这个几率真是比中彩票还要小。

  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尽管股评家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初期发展功不可没,但外界对其角色的争议却从未间断,其负面原因归于一词,即为“庄托”,而这个词也几乎让股评家的称谓变成了贬义词。在那段黑幕丛生的岁月里,证券咨询业在部分“坐庄”事件的打击下声名狼藉,几乎陷于灭顶。

  在魏锦光看来,由于鱼龙混杂,股评界最黑暗的主要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庄股”为核心,这个关键词在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期,成为股评家们背上骂名的最主要因素。在诸多股评家的回忆里,对这段时间市场的评价,就是带有浓重的庄股习气,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欢迎调研。

  1999年5月1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专项会议,向证券公司传达朱总理的八点意见。次日,沪深股市大受鼓舞,各路资金蜂拥而至,轰轰烈烈的5·19行情就此展开。在30个交易日中,沪深股市分别上涨了67%和91%,其中的龙头亿安科技、海虹控股综艺股份上海梅林四川湖山东方明珠中信国安厦门信达等都是当时超级大牛股。当时股市流传着一句话,谁要跟庄家的关系铁,就立马鸡犬升天。

  对于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庄股梦”,早期股评家贺宛男曾表示,这一时期证券咨询业没有准入门槛,阿狗阿猫都可涉足,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特别是某些评论被某些大户所利用,成为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影响股价走势,拉升出货,打压吸货的工具,许多不明就里的个人投资者深受其苦。

  和所有股评家一样,黄鹏也对这段时期颇为无奈,“那时很多庄股如界龙实业,某些评论家凭借其个人在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机,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趁高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当时整个市场都充斥着这种风气。”

  作为中国股市的庄股鼻祖,界龙实业于1994年2月24日上市,当时的沪深股市可谓腥风血雨,两市大盘指数刚刚经历过50%的下跌。3月上旬,界龙实业的开始了其中国第一庄股的疯狂表演。大盘指数节节败退,由800点跌到694点,界龙实业却连涨7天,较2月底上市的时候上涨85%。3月11日最精彩的一幕上演,界龙实业一开盘就直飞云天,到了午后已经比开盘时上涨近三成。股市暴富的神话在目瞪口呆的股民眼前活生生地上演,当天买进的人欣喜若狂,更多没有买界龙的人疯狂填单“抢进”。而就在此时,界龙实业却突然翻脸,股份瀑布式的暴跌,至当天收盘的时候股份已经跌到了18.5元,比23.2元的开盘价还要低两成多,多少刚才还眉飞色舞的表情纷纷凝结在惊愕的脸上。在资本大鳄表演之后,股市如同一潭死水,静得几乎没人敢涉身其中。

  叁

  十年风雨冷却庄股梦

  时间跨越到20世纪初期,庄股依然横行无阻。和上世纪90年代的或独自或为大户坐庄相比,这段时间的庄托更为猖獗,魏锦光表示,很多“黑嘴”与机构相勾结,上午买进下午推荐,借助电视台和报纸大肆推荐股票,把散户引到一个陷阱里面高位接盘。

  这些“股评家”有的是有分析师从业资格的,也有山寨的,他们或者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电视推荐股票,再度将股评家称谓打入了地狱。

  市场上曾有这样一则传言,2000年2月,被媒体称为“第一个预言到大行情的庄家”的吕梁新婚大喜之前,对操盘手说:“你能送我一份特别的礼物吗?”第二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恰好停在72.88元(谐音为“妻儿发发”)。

  对这段时光,人们最为熟识的可能是著名的股市黑嘴汪建中,实际上,从中国股市的这段历史来看,汪建中并不是这个时代最知名的“股评庄家”。在他之前,雷立军、赵笑云更有号召力,有“南雷北赵”之名,都有点石成金的绝技。他们的操盘手法也极为相似,先依靠幕后资金提前建仓,后凭借自己名声号召大众买入,再借机出货获利。

  有国内“第一庄托”之称的赵笑云,他的经典战例非青山纸业莫属。青山纸业自1997年上市后无甚表现,在3年多的时间里始终徘徊于八九元附近;2000年6月,借职工股上市,该股却一改疲态,走出了翻番的行情;7月22日,赵笑云开始在各大媒体上对其大肆推荐,随后该股连续上涨;7月29日,他再次推荐该股,并明确给出目标价位——第一目标位28元、第二目标位40元,而此时的青山纸业股价仅仅在15元左右;此后,他又多次发表文章,推荐该股的成长性,并称要“咬定青山不放松”;9月11日,他在“南北夺擂”模拟比赛中买入青山纸业,并在多家媒体上力荐该股,而就在当天,该股一路下跌5%,换手率达到25%,资金大手笔出逃迹象明显。此后,该股更是一路阴跌至3块钱,将众多股民死死套牢于“青山之巅”。

  故事到此时仍未结束。2002年5月2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截至2002年4月30日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名单,赵笑云以及所在的东方趋势被排除在外。赵笑云为何突遭监管层封杀?证监会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只是含糊地称其“涉嫌操纵股价,现在还在调查中”。据知情人士透露,赵笑云早在2001年就已携妻到了英国“留学”。赵笑云已经远遁,而股民串编的“笑云不是庄,青山可为证”的打油诗,却成为了这位曾经声名赫赫的股评家最大的讽刺。

  直到2003年之后,随着不少庄股要么被人揭露,要么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崩盘,蓝田股份、银广厦、中科创业这些赫赫有名的庄股神话一个个被终结,市场也从2001年2000多点的历史高峰一路下滑。庄股横行时代终于终结,却也将股评家带入一个尴尬的处境。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当时的熊市中流传着一份职业调查,证券行业被滑稽地排在最不愿意从事的行业第二位,股评家则被人讥笑为最容易成的“家”。

  肆

  误入藕花深处

  随着证券咨询业被正式纳入了国家监管范围,黑庄时代暂时终结。本以为在证券咨询业当年最负盛名的“南雷北赵”被剔除、“短线是银”的唐能通被公告之后,该行业能够走上正轨,但从后来情况来看,“黑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不断变换花招,大有卷土重来、变本加厉之势。

  在2005年左右的证券市场上,不断上演着这样的故事。股民在某电视台的股评节目中听到某咨询公司提供股市分析和咨询服务,出于对股评家的“信任”,拨打了该公司的咨询热线,在与业务员多次电话沟通后,得知该公司有专门的炒股专家团队指导股民炒股,这些专家都有多年证券工作经验,有可靠的“内幕消息来源”,不过,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才能成为他们的会员,并由资深专家指导炒股。在缴纳了数千甚至上万元的会员费后却发现自己受骗上当,"股票黑马"永远也买不到,跟着公司做股票反而使其在股市中套得越来越深,想找公司赔偿损失时,却发现咨询公司早已人间蒸发。

  “这种所谓的会员制传承至台湾,最早是台湾的一些老板收购了大陆的一些机构,然后会员制才开始散布开来。”谈起数年前借股评家之名行欺诈之实的“台湾模式”,魏锦光不胜唏嘘,也就是这种会员制,再度对股评家这一称谓进行了毁灭式的打击。

  “部分股评家为了吸引会员在媒体上拼命吹水,以会员方式牟取暴利。等到会员入会之后却发现那些所谓的内幕之类的服务根本就莫须有,实际上也是根据市场来推荐股票。”对于当时在股市上如雨后春笋般鹊起的“会员制”,魏锦光认为其危害比“黑庄”更严重,本应是公益性质的股评完全变成了牟利工具,没有任何为股民服务的性质。

  鉴于全国各地这类黑心咨询公司的泛滥成灾,投资者投诉如雪片般飞向管理层。2005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其后几年的严厉政策将咨询机构的很多做法都限制住了,在电视上座股评也有诸多限制,这种会员制才逐渐被禁止。”

  然而,伤口虽然逐渐愈合,但手上的疤痕却时刻提醒着曾经的过往。虽然会员制已经过去,但对股评家声誉造成的打击却再也无法挽回。即使在现在,很多早期的股评家们仍然不愿意以“股评家”这个身份自居,“我就是个行业分析师,仅此而已”,在交谈中,黄鹏几次这样强调。

  黄之态度似乎从侧面佐证了股评家的尴尬处境。“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前的股评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谈到会员制的危害,魏锦光到现在还是感叹不已。同样的,在不少股评家的眼中,“会员制”的横行,或许真正代表了股评家时代的终结。

  伍

  一抹朝阳云散尽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证券咨询行业各项法规制度的出台,那个股评家如云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如今,光环也好,谩骂也罢,那些喧闹和嘈杂都消散在了风雨之中。

  对于股评家的式微,早期股评家陈宪认为主要原因有三,即功利化很强以营利为目的咨询机构对股评家队伍形成冲击、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以及独立研究力量券商研究机构的形成规模。

  魏锦光亦是同样的看法,眼下市场咨询业已是机构的天下,个人英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

  而曾经站在中国股市顶峰的那些身影,也渐渐遁去。黄智华游走于白山黑水之间,悟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道”;魏锦光洗尽铅华呈素姿,重新做回普通股民;黄鹏在证券公司任职分析师,继续搏杀股市,但用的是手而不是嘴和笔杆子;更多的如诸葛无用早已遁形江湖无从寻迹;而后起之秀如赵笑云、简凡之辈,则背着“黑嘴”、“骗子”之名,或远避他乡,或锒铛入狱。仍笔耕不辍如应健中、李志林等,已然寥寥。

  20年风雨人生路,亦是弹指一挥间。“黄鹏”、“魏锦光”们的转身,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勃兴的点滴印迹,他们是20年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

  一如许多数十年前的证券营业部已经掩映在红砖白瓦之中再也寻不到曾经的痕迹,在中国股市愈加繁荣之时,这些股评家的身影也已经渐渐远去。从此之后,股市的光荣与梦想、喧嚣与嘈杂,已经与他们相去甚远。

  然而,20年股市的风雨征程,股评家用自己的故事诉说了这段的历史,骄傲也好,辛酸也罢,他们曾经留下的痕迹依然那么清晰。即使是在股民或用电脑或用手机查看行情的现在,眼前仿佛依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熙熙攘攘的大剧院里,有人在台上挥舞着双手,分析着股市未来的走向,台下则是黑压压一片;而耳边也响起了争论的杂吵声,“1600点绝不是顶!”……

  股市启航时的他们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

  20年前,中国股市悄然启航,彼时,魏锦光还是广州一所高校的中文教师,黄鹏、黄智华也在各自领域奋斗着,没有人想过,在数年之后,他们的名字会在广州股市声名赫赫,至今余韵绕梁。

  这些早期股评家,大多数都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批亲身实践者。这些曾经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从对买卖股票跃跃欲试到直接入市,再从自身的亲身经历中,研究出一套可以授予他人的理论与方法。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所谓股评家的说法,只要思路清晰就可以发表文章。”回忆那段“入行”的时光,黄鹏这样说道。

  “在那段时间,我们经常去图书馆找书看,然后自己整理成教材;同时,通过手工图表、简报归类这些原始资料积累,对当时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细致研究。”在魏锦光看来,之所以成为股评家也付出了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汗水,而很多第一代股评家都是从知识分子转型,这也使他们比普通投资者有更多接触这一行业的机会。

  随着市场的渐渐发展,黄鹏、魏锦光等人发现股评氛围的热度在不断升高,队伍也日渐扩大。在他们看来,当时股评家之所以会影响甚广,其主要的历史原因无外乎投资者存在投资饥渴,证券知识却贫乏至极,但在当时,正规的信息渠道并不通畅,信息的“求”与“供”不对称。

  《信息时报》

  股评人士“集贤阁”

  “在那段时间,《信息时报》作为股评家的聚集地,可以说是开了中国综合类报纸的先河”,在黄鹏的记忆里,《信息时报》为第一批股民提供的资讯参考意义,不可言状。

  的确,追溯广州股评界的开端,不能不提到《信息时报》,在那个中国股市方兴未艾的年代,在众多报纸还未关注到证券类资讯的时候,《信息时报》就已经因敏锐的股市评析而风靡一时,许多老股民至今还记得一句话,“信息时报,有嘢到!”

  1992年7月8日,《信息时报》股票版开版,开创了全国综合类报纸涉足证券类报道的先河,在经济类报刊中,也仅仅只比《上海证券报》略晚一年。在90年代,《信息时报》不仅在全国打响了名声,也成为广州股评家的“聚贤阁”,古禅、曹海、野鹤山人、黄鹏、彰谨、祥云、楚文、金光、罗曼宁、柏子毅等一大批早期股评家,都在那些已经发黄的报纸里留下了自己的手迹。

  当股民跟庄成风之时,古禅在当时的“一苇渡江”中发表了一篇《弱市伴庄如伴虎》的评论,直言“在一个疲弱世道,跟庄往往成为一件风险极大的事”,可谓为“有庄则灵”的股谚以当头棒喝;当争论已久的《证券法》新鲜出炉之时,《信息时报》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开辟“净化股市生态环境之证券法”专栏,由古禅执笔,从什么是内幕交易,公司、机构、散户等各方怎么在新环境下“守法经营”等方面进行连载,帮助当时并不怎么了解证券法内涵的普通投资者进行解析,该专栏的前瞻性让古禅被广东证监局聘为特邀讲师。此外,资金流向对个股的影响、国家政策如何影响行业板块……众多早期股评家在“股市观潮”、“股市众家谈”等栏目中挥斥方遒,“当时依托《信息时报》进行了证券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我们确实通过大量的股评文章起到了启蒙者的作用。”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第一代股评家均这样表示。

  很多广州老股民现在还记得,“在90年代的牛市行情中,一份5角钱的《信息时报》曾被炒卖到几块钱”,广州为之纸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