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泡沫继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4日 15:26  北京晚报

  显然,创业板市场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媒体似乎还没有从创业板中找到二级市场的“股神”。不时传来的,总是“涨停板敢死队”们壮烈牺牲的消息。作为资本市场向投机者开辟的又一坟场,3月10日,创业板又迎来了一个新的PE高峰:百倍市盈率。

  当日,东方财富(300059)网上发行2800万股,申购上限2.8万股,发行价格40.58元,发行市盈率116.93倍。

  数据显示,从2月4日创业板启动第二轮强势反弹行情以来,在资金的持续注入下,近期创业板连续数周跑赢大盘,最近一个月的整体平均涨幅达到了23.40%,机器人神州泰岳上涨幅度更是超过了40%。其中,神州泰岳大有取代贵州茅台成为沪深第一高价股之势。

  “小麻雀”不适合大多数人

  “此次4只新股发行定价相对合理。”面对再创百倍PE的创业板股票,上海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认为,此次发行的4只创业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72.94倍,较上一批的76.89倍略有回落,而且中能电气、康耐特的发行市盈率水平处于已发行公司的低端。

  “没错,定价‘合理’,是相对疯狂与更疯狂之间的合理。”一直按兵不动的张斌说,想想A股,在6000点以上,也同样有无数的分析师认为估值合理。跌到4000点时,分析师们说估值偏低,仍然合理;跌到2000点时,还是合理——存在总是合理的。

  100倍合理,但新股到底多少的定价才对投资人有利?70多年前,价值投资派的鼻祖格雷厄姆就曾建议,大约16倍于平均收益是投资性购买普通股可以支付的最高价格。不是说为普通股支付16倍于平均收益以上的价格是错误的,而只是说这种价格将是投机性的。这种购买者很可能赚大钱,但这种情况只能解释为明智或运气的投资。“但习惯于以高于16倍于平均收益的价格购买普通股的人,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大亏特亏。”

  7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创业板仍然面临“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境地。知名投资人陈理告诫说,创业板新上市催生的是数百个亿万富翁,但对于追求下一个苏宁或者下一个万科的投资者而言,很多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中的‘小麻雀’,并不适合大多数个人‘小麻雀’投资者。”

  最后一个匈奴

  周四,八年投资经历的“老股民”张斌终于在朝阳路一家证券营业部办理了开通创业板的业务。

  “营业部里没有什么人,也几乎没什么人办理业务,现在开户的人真是少了很多。”当张斌出示自己的证券账户要求办理创业板业务时,工作人员满面热情。在他提出开通申请后,营业员给他一份表格,让填写本人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风险偏好等基本信息。正当他要逐栏填写时,工作人员表示只签名即可——并不需要提供基本信息。倒是最后,张斌很认真地抄写了一遍“风险揭示书”,就算今后有资格参与创业板的交易了。

  当张斌离开时,一位工作人员用稀罕的口吻称,营业部里有资格的老股民已经没剩几个未开通创业板了。“你恐怕是最后一个了!”工作人员说。

  张斌笑着说,一没留神自己居然还成了“最后一个匈奴”!

  开通了创业板,张斌仍然表示按兵不动。“高发行价的新股上市,对投资者总是不利的。”张斌用浦发银行做了例子:

  浦发银行1999年发行,60倍市盈率,上市价29.5元,虽然10年来保持了年均增长19%,但目前复权价仅为70多元,10年收益仅为1.5倍。“由于上市价过高,像浦发银行这样高增长的企业,还用了10年来平滑高上市价,何况创业板股票呢?”张斌反问说。

  和张斌的沉稳不同,原先只是抱着“玩一玩”心态的刘建新现在有些后悔了。

  因看好华谊兄弟(300027),刘建新从63元买入,中间几次杀进杀出,现在却只有49元,眼看着价格跌了20%,可手里的资金却少掉了4成,原先的2万元只剩1万3,真是越炒越干了。7000块,对工薪族小刘来说,可是少了一台年前没舍得买的52英寸大液晶电视!而他手里的另一只乐普医疗(300003)更是难兄难弟,从55块买入,虽然只有100股,可也损失了一个月的饭钱。“6个浪都数完了,一浪比一浪低,到周三收盘价是44块多,真是晦气!”小刘说。

  新股凭什么不败

  “还原一级市场应有的投资风险”——这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最新观点。他自称是第一个鼓吹“新股破发常态化”的人,认为应正确看待高市盈率发行与新股破发。

  董登新说,近20年A股的三大顽症就是“新股不败”、“暴涨暴跌”、“死不退市”,分别存在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及退市制度之中,而且相互关联、交叉感染。

  董教授的观点其实并不新奇。没有高风险和高市盈率,就没有真实价值的回归。没有血本无归的教训,投资人往往不可能成熟。

  就在创业板火爆发行持续之际,《华尔街日报》于3月10日刊出一篇文章,以《互联网泡沫十周年,当年热股今何在?》为题回顾10年前那场疯狂。

  文章说,在当年的十大互联网公司中,有两家完全消失了。很多公司都成了永远的过去时,前40家公司里只有10家挺到了现在。其中两家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被收购,收购价格只相当于此前价值的一个零头。

  而在留下来的公司中,总市值也平均缩水88%。幸运的是,当时总市值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存活了下来。亚马逊公司的总市值还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以上,增幅近140%。但不幸的是,大部分涨幅是2009年才实现的。也就是说,投资人在10年间的大部分时间毫无收益可言,而10年后也才有了1.4倍的收益。

  这就是泡沫的威力。

  泡沫也是

  一种生活方式

  当泡沫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投资者是否学会了在其中游泳?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欢迎这种癫狂和泡沫的。”张斌说。没有疯狂,哪有泡沫破灭捡便宜货的好时机?

  张斌讲了一句糙话:“大多数股民是粪缸里练游泳——就是不怕死(屎)”。“创业板的企业能不能买?能不能大幅获利?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不是现在,不是在这种股价高得离谱,静态市盈率超出国际公认的崩盘价格数倍之时。”

  “这种创业板也就是在国内才有市场,要是搁在其他欧美市场,除非患精神病,不会有人捧臭脚。”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开玩笑说。由于怕“耽误人赔钱”,挨股民的“板砖”,该私募人士不肯将自己的名字公开。

  他表示,一两年后,当A股大盘再度走到尽头的时候,创业板股票就会率先价值回归,但由于中国股民死不割肉的特性,往往会在数年的漫漫熊途中跌至国际标准之内。

  “从一百倍甚至更高惨跌到几倍十几倍,能扛下来的股民都是传奇。”这位私募人士说。可惜的是,多数人无法和少数人一样,到时仍有充足的资金有选择地去买跌得一塌糊涂、仅仅是上市价格零头的创业板股票。

  本报记者丁文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