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间玫瑰无奈凋零 但斌错学巴菲特亏近六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 14:37  扬子晚报

  2008年熊市大跌的时候,公募基金成为众矢之的。因个别私募逆势取得了正收益,市场便给其戴上了光环。可是,A股是个大筛子。将时间拉长,会发现更多的私募业绩糟糕透顶。真正战胜市场的仍是凤毛麟角。记者为你找出172只阳光私募产品的收益情况,并以最近18个月收益率为序,对其进行排名。透过该份榜单,记者现场访问沪深多位私募投资人,及多个顶级公募投资总监,试图为你还原隐藏在这张净值排行榜后的投资真实。

  ■ 错误时间发动错误战争 高位建产品经理多溃败

  来自好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6日,国内172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此处仅指管理型私募,不包括任何结构型私募,下同)中,有62只存续期超过18个月,该期间收益率排名显示,但斌的东方港湾马拉松以-58.22%遥遥领先排在最差私募第一位。

  胡伟涛的万利富达,林园的林园2期和林园3期,金牛、冷再清的塔晶犀牛、塔晶华南虎和塔晶狮王2期,杨骏的晓杨中国机会2期以及王庆华的中国龙增长2分别排在倒数第2到第10位,从-56.29%到-40.66%。

  记者发现,最差私募排行榜的前十强中,竟然有5只产品的成立时间都集中在2007年9月17日~10月24日,对应上综指最高是冷再清的塔晶华南虎成立时(2007年10月24日)的5843点,最低是林园2、3成立时(2007年9月17日)的5421点,平均点位则是5639点。

  在5000点上方发售信托产品之时,也正是这些私募投资人对股指过度乐观之时。一位早在2006年初便从公募基金果敢投身私募的资深人士如此评价说,他相信林园必有他过人之处,但他选择在市场最疯狂之时大举发售信托产品,如果不是判断错误,即有圈钱之嫌疑。而另外一位共同基金的投资总监则干脆直言,林园就是靠吹泡泡吹出来的。彼时的林园对市场极度看好,甚至在2008年上半年时还坚定看多。

  所谓错误时间发动错误战争,除了上述5人,共同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也并不能免俗。从数据可以看出,在2007年相继从公募转投私募的明星人物就有江晖、赵军和王贵文。其中江晖的星石1、2期于2007年7月30日成立,而赵军和王贵文同时从嘉实基金辞职,赵军于2007年9月6日成立第一只产品淡水泉成长,王贵文则于2007年11月7日成立隆圣1、2期。一年后的2008年11月10日,隆圣1、2期分别巨亏47.4%和47.88%。而擅长趋势的江晖只能以零仓位的极端方式躲过了2008年。

  ■ 时间玫瑰无奈凋零 但斌错学巴老亏了58.22%

  “但斌确实让我很惊讶。”上海的一家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

  这位投资总监所说的意外有两重含义,一是东方港湾信托计划成立之时的2007年2月28日,上综指是2881点,显著低于最差私募前十名成立时4100点的平均点位,更是大大低于其中最高5只阳光私募产品的5639点水平。二是,但斌素有先进而完整的投资逻辑,更被某些人标榜为学到巴菲特精髓的价值投资的标志性人物。

  但恰恰是但斌,却义无反顾的扛起了最差私募第一名的大旗。究竟是如一些交易型高手所评价的“但斌太傻”还是我们太天真,没有把时间放长远呢?

  但斌以《时间的玫瑰》一书而出名。在枯燥的投资界,“时间的玫瑰”听起来很美,可是至少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但斌玫瑰上的刺深深地扎疼了投资者的心。东方港湾马拉松的高水位202.66是在2007年10月末股市到达最高点时达到的。但是随着熊市的到来,其产品净值一跌再跌,虽偶有反弹,但终于还是下潜到了以-58.22%遥遥领先排在最差私募第一位。“巴菲特也会抛掉中石油呀。”这位共同基金的投资总监说。可是,“但斌手中握有的一些股票在买的时候也不便宜,最高时60多倍市盈率他也不抛。”这位投资总监对其是否真正领悟到巴菲特投资的精髓表示怀疑。

  ■ 业绩波动团队缺失 私募仍有许多硬伤

  记者透过数据发现,阳光私募业绩具有极高的波动性。一位私募投资人称,江晖在2008年取得好成绩,正是由于采取了极端的零仓位的方式,而这种灵活的操作手法与共同基金完全不同,在可能完全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业绩的极大波动性。

  有共同基金的投资总监表示,这可能与私募基金的投资团队有关。“目前很多私募基金的团队都严重缺失。”一些私募投资人也承认,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不可能网罗有经验的人才。而更有私募人士坦言,“近期正打算从高校招聘应届生,现在是个好时机,可以找到最好性价比的学生”。

  公募基金的规模很大,基金公司能够养得起一大帮行业研究员,这为基金的运作提供了相当强大的研发平台。这样一来,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成了一个人在后面指挥,前面还有众多研究员在为其冲锋陷阵,充分了解各大行业上市公司的最新动态。

  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的平台要弱小得多。私募基金本身不可能有太多的研究员。在江浙一带,管理规模在5亿元左右的阳光私募,一般问起来,他们都会对外讲有10个左右的研究人员。但事实上基本上都在一个巴掌左右。更因控制成本的需要,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证券从业经历,更谈不上是研究专家。所以,在阳光私募中,绝大多数都是靠明星基金经理和少数合伙人在自己干活。这样,对于基金经理的单兵作战能力就会要求特别高。

  此外,很多私募的办公硬件也相当寒酸。在记者拜访过的多家私募基金公司中,多数办公条件都比较简陋。当然,因为是自家买卖,节省开支没有错,但是很多最基本的设备都不具备。更不要提那些公募基金具有的昂贵的彭博终端。据理财周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