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泡沫早知道

  孙旭东/文

  《中国股市价格泡沫的马氏域变方法检验》是南开大学孟庆斌、周爱民和靳晓婷三位学者的一篇工作论文(全文详见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三位作者采用了一种间接度量的方法判断中国股市(1996年1月到2007年8月)是否有泡沫。所谓间接度量,是指通过分析股价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间接地确定股票的理性价格,从而分离出价格泡沫;与间接度量相对应的是直接度量,即利用对未来现金股利预期的折现值决定股票的理性价格。

  文章的结论是中国股市的价格泡沫主要集中在1996年到1997年6月、1999年以及2006年11月到2007年8月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有泡沫的概率值呈现出高位波动的特征,说明2007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如多次使用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这样的货币政策以及上调印花税等政策,对上证指数的价格泡沫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点评:

  2008年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黑色年度,据统计,这一年沪深两市总市值共蒸发20.26万亿元,以最新公布的有效投资者账户数1.04亿人来估算,人均损失高达19.44万元。

  股市泡沫给投资者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害,一定会有很多人想办法避免今后重蹈覆辙。南开大学三位学者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判别股市泡沫的方法,其社会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在投资实务界亦有人早早意识到了股市泡沫的存在,如赵丹阳。2006年底,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赵丹阳就提到“充沛的流动性一次次把市场推向更高的位置。2007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风险控制,在适当的时机有些估值偏高的股票,我们会考虑套现。”三位学者判断这次股市泡沫的起点为2006年11月,与赵丹阳的判断基本一致。

  其实,判断泡沫是否存在并不是最难的事情,最难的是投资者如何端正对泡沫的态度。巴菲特在2008年致股东的信中这样讲,“你可能会想到2003年硅谷一个流行车贴,上面写着:‘求你了,上帝,就再给一个泡沫吧!’不幸的是,这个愿望马上实现了,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逐渐开始相信房价将持续上涨的今天,正是这一信念让我们的国家到处经历着痛楚。”

  不可否认,有人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大获其利,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是受害者。因此,那些盼着上帝再给一个泡沫的人,估计现在并没有因为上帝答应他们的请求而沉浸在幸福之中。

  美国人对待泡沫的态度不理性,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财政部2007年5月提高印花税税率时(这一行为被学者们认为是抑制泡沫的举动),投资者的唾液大有将其淹没之势,然而如果有人那时愤而退出股市,到今天将成为幸运一族。

  您还在盼望着下一次泡沫的来临么?抑或您期待着学者们能够研究出与泡沫共舞的绝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