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 陈军
1990年12月《南方周末》上有一则报道,大意是说深圳上海两地有股民当年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身处南京的我于是开始千方百计地从上海深圳两地报刊上寻找有关股市方面的信息。
当时股市尚处于试点阶段,社会上对开设股票市场的认识存在着姓资还是姓社的激烈争论,还有人认为股票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记得上海媒体上就有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某厂一位团支书因为是股民而被厂方撤职,所以当时大家炒股都有点偷偷摸摸的。因为社会上对是否应该开设股市尚有争论,所以当时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上很难找到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股市信息。
早年我在老家南通上中学,后来每年都回南通探亲,由于离上海较近,我一直比较喜欢关注上海的媒体。后来到南京工作后,就很自然想到每晚18:00上海某电台会准时播报“老八股”收盘行情,接收上海电台传来的微弱信号,成为当年我在南京了解上海股市每日收盘行情的唯一途经。《新闻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刊》是早年刊登上海股市信息仅有的两份重要报纸,前者我通过南京邮局订阅,后者(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证券报”)当时属于内部刊物、由上交所每周用信封寄来南京,身处异地的我当时就是这样了解上海股市行情和信息的。
1991年年初,我开始到上海买卖股票。1991年的沪深股市还是比较封闭的市场,当时万国、申银、海通等上海老牌券商还没有在外地城市开设证券营业部,所以要买卖上交所股票就得去上海,要买卖深交所股票就得去深圳。当年上海的股民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本地股民,其中有极少数浙江股民,这是因为在“老八股”之中,有一家唯一来自外省的上市公司是浙江的凤凰化工(ST方源)。所以当年有些上海股民听说我来自外地后,首先就会问我是不是从浙江过来的。
1991年7月以前上交所还没有推出股票账户,当年委托买卖股票时,我在各家证券营业部甚至从未开设过资金账户,委托买入或卖出成交后都是以现金交收的。委托价格分市价和限价两种,委托有效期分当日有效和5日有效。当时投资者在填写买入委托单时,经常会选择市价委托和5日有效的委托内容,因为这种委托交易方式既方便又省事,还可以提高成交的概率。
这种委托交易方式极大方便了我这个外地股民。我通常周末到上海,周一递交买入委托单后就乘车回南京,一周后正好过去5个交易日,下周一再去上海看有无成交,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委托买入。经过几次委托,我终于在9月30日购得我一直看好的申华电工(申华控股),并一直持有至1992年7月,收益率达800%。当时买卖股票佣金为千分之五,记得年初在买卖成交后的第4个营业日才能办理清算交割,为了节省因此在上海的逗留消费开支,我还特地临时回到临近上海的南通老家小住,股票交割单还是由营业部工作人员手工计算制单并签字盖章的。
1991年7月11日上交所推出股票账户,逐步取代原先的股票名卡,7月中旬我去黄浦路15号(上海证券交易所旧址)开设了股票账户,账号为A100018###,成为1991年上海股票账户的首批开户股民之一。
1991年的上海股市仅有八只股票(俗称“老八股”),唯一大盘股电真空(广电电子)的流通盘不足5000万,爱使电子(爱使股份)、豫园商场(豫园商城)和小飞乐(飞乐音响)的流通盘都不超过500万。当年上交所曾先后实行过0.5%和1%的涨跌停板制度。虽然当时的入市股民很少,上半年的股价变化还是涨跌有致的,不过到了7、8月以后供求失衡的矛盾还是暴露出来了,出现上市股票天天封涨停板但少有成交量的空涨局面。为此上交所在9月30日开始推行千分之三的流量约束控制,规定只有当日某流通股换手率达到千分之三以上的时侯,才允许该股当日收盘股价有1%的涨幅,但是实际效果欠佳,在此之后“老八股”依旧天天无量封涨停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