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寨股神的雷人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17:58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重博

  [编者按]

  2008年注定是“山寨”的一年,堪称“山寨”的事件在社会上一一发生,从自然现象到人文景观、从个人行为到集体行动,每一件事情的曝出,无不晴空霹雳,“雷”倒众人。在证券界、在股市里,也活跃着一批如此精彩“耍宝”的人,他们的特立独行、他们的夸张言论,无不闪耀着“山寨”的光辉。以下为大家遴选出其中的一些“杰出代表”,以娱乐之精神予以记述,凡添油加醋、词不达意之处,万望海涵。

  山寨股神一:林园

  林园的神奇,在于他的资本从1989年的八千元到2005年的四亿元,找到最适合的投资模式和优质的股票,让他成为牛市中笑傲大盘的赢家。不过,在一年多的熊市中,林园的光环迅速褪去,挂着“林园”名字、由其亲自管理的私募基金,净值已经缩水大半,成绩实在差强人意。一年来,林园的山寨本色显露无遗。

  山寨理由:复制性太强

  林园的选股铁律是:一、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林园炒股守则有五条:一、选中个股,主动做“乌龟”。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后买入,“猫”在里面,等着上涨。二、心态是赚大钱的关键。三、投资一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波动会有的,道路会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赚钱。四、投资组合中所选公司,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选择老二。五、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

  一位投资界人士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园选股的思路及长期持股的策略,颇具价值投资的典型特征,从林园身上我看到了价值投资的成功。我们与林园共处在同一个市场,共同面对同样的股票,只要找到成功的途径,那成功就是可以复制的。”

  山寨点评:会卖才是师傅

  怎么看,怎么觉得林园就是冲着巴菲特的那套思路来的。哪怕他总结的所谓选股铁律,也是巴老粉丝们挂在嘴巴的投资圣经。

  平心而论,只要有长线持股的决心,加之有调研的精神,批量生产类似林园一样的股神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时懂得全身而退,“卖”才是“买”的“师傅”。

  山寨股神二:李兆基

  李兆基,恒基地产主席,拥有多家香港知名上市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间,将500亿港元变成近2000亿港元,成为“亚洲股神”。

  山寨理由:自称冒牌

  香港最有钱的两个富豪都姓李,一个叫李嘉诚,一个叫李兆基。

  据了解,当年李嘉诚和郑裕彤都认购中国人寿,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过,他们就分别在5块多港元的价位抛售手上一半的股份,回报率分别是40%和50%,各赚3.7亿港元和1.9亿港元,两位富豪虽获利不菲,但比起李兆基,只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李兆基一直持股,中国人寿H股最高时股价达到53港元,4年回报超过10倍。

  人称四叔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总喜欢慷慨预测大盘的目标位。

  2007年,信心满满的李兆基曾乐观预期香港恒生指数将冲上33000点高峰;随后指数的“一落千丈”让这位“亚洲股神”略感尴尬,并在公开活动中自拆“股神”招牌,调侃自己是“冒牌股神”。

  这位“亚洲股神”近期表示,其私人的投资公司“兆基财经”,在高峰期市值达2000亿港元,今年已蒸发1000亿港元,与香港股民同样惨遭雷曼债券套牢。

  山寨点评:实力犹存

  实力证明一切,1000亿港元,对李兆基而言,可能只是财富数字的一个符号。对于我们而言,李兆基在当年熊市中抄底买地的故事,或许比其炒股更有意思。

  山寨股神三:赵丹阳

  赵丹阳,中国阳光私募第一人。2008年1月初,上证指数运行至5200点附近,赵丹阳表示,已找不到既符合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很快,他对旗下5只产品清盘。当上证指数跌到1800点时,回过头看看,一年多来,他是本期的几位“股神”中战绩最好的。

  山寨理由:熬不过牛市

  2004年2月20日,当A股市场还在漫漫熊市中挣扎时,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发起第一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在熊市背景下,该基金成立一年来净值节节走高,实际收益率为25.05%,超过上证指数近50个百分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