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124一周年 市场参与者众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07:35  辽一网-华商晨报

  下一个牛市还要等多久?

  据新华社

  编者按

  将时针拨回至2007年10月16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一路不停歇地冲至6124点,将全民炒股的疯狂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个日子,全国的股民知道了什么叫“财产性收益”。

  时针拨回,中国股市的疯牛倒下了,被浅草淹没的6124点已成为牛市的墓碑,全民股神的神话成为了墓碑上的墓志铭。

  从6000多点到近2000点,从“大牛冲天”到“大熊压顶”,也许没有谁能比中国股民更体会到那种“眩晕”的感觉。

  “涨到云端”的时候我们蒙了,因为太高;“跌到没影”的时候我们就更迷糊了,因为真的恐慌。

  股民最坚强:

  “上当”后我们更“成熟”

  林先生,炒股经历5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炒股理论,尽管他本身没有多大的感觉,但对于他的一些变化,林先生的同志小张可一直都看在眼里。

  工作不忙的时候,老林也总是和营业部的分析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还夸自己看得准。”

  老林自己也讲:“我炒股很有原则,一不能因此影响给媳妇的家用,二也尽量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但实际上,小张还记得,去年10月16日那天,“我就听老林坐的那个地方一声欢呼,还直喊8000、8000。”随后的几天里,老林还总叨咕说:“中国股市肯定能涨到8000点,肯定能。”

  不过后来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了,股指“一泻千里”,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老林的情绪已经开始转变。“改成唉声叹气了。”小张说。

  再往后,尤其是前两天美股暴跌的时候,小张发现,老林变安静了。

  现在,办公室里的人都知道,老林变“冷静”了,小张干脆在赔光几千元以后不炒股了,老板最近也不用再盯着老林、不让他偷偷看大盘了。

  但当记者采访老林这一年来的最大的变化时,他总结说:“变成熟了,更有承受力了。不过也许当未来的行情变化时,我还会杀进市场的。”

  分析师心酸:

  “股民不知咋解套”

  对于刚刚入行一年的某营业部分析师李先生来说,“这一年,给我最大触动的是‘从喜悦到心酸’。”

  李先生说,去年行情最好的时候,每天能接到10多个股民打来的咨询电话。可现在李先生接到的咨询电话变成了每天三四个。

  其实,要说起去年10月16日到今年10月16日的变化,李先生指出:“表面上都有点晕,但是晕乎的内容不一样。”

  去年最高点的时候,股民都晕乎,因为不知道该不该追高,“探讨最多的是下一步的板块和热点。”

  今年这个时候,股民也晕乎,因为都不知道该咋解套,“唠的都不是市场行情,全是别的闲嗑。”

  在这样起伏的一年中,李先生说,自己亲眼看到不少客户,从赚钱到赔钱。“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是看着股民赚钱心里高兴,看到他们赔钱心更酸。”

  作为证券市场的工作人员,李先生的月收入也开始降低,“原来发工资前,总盘算这个月的提成能拿到多少;现在发工资,总担心自己的提成还能剩多少了。”

  营业部压力:

  贪婪和恐惧被“放大”

  “虽然不像笑话里讲的那么夸张,但在营业部的大厅里,穿绿衣服的人的出现频率确实很低。”沈一家大型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良总经理昨天对记者说,“在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这一年,营业部的压力变化是最大的。”

  去年行情最好的时候,“大厅里挤满了人,我就想营业部该扩大面积了。”那个时候,良总的压力是如何给越来越多的股民提供好的服务,提供更高的投资平台。

  但最近,良总的担心是:“行情如此低迷,营业部要靠什么扩大经营,员工要靠什么穿衣吃饭呢?”

  作为在股市里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良总最大的感觉是———股市能放大人的情绪和喜恶,“去年行情好,贪婪就被放大了,今年行情差,恐惧就被放大了。”

  本报记者 郭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