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暴跌一整年:守望者的迷茫与抽身而退的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10月16日必将是A股大事记的重要一天,这一天的判断预示着随后的成功或失败。私募、券商、基金等等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叙述,或许告诉我们:6124点后的成败,成功者们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们之所以失败,仅仅源于是否遵守了原则、牢记了经验。

  高位出走:

  次贷危机必然倒抽流动性

  “(今年)元旦过后,在5500点附近,我卖掉了除了茅台之外的所有股票;1月23日,大盘前一天跌了7个点,我彻底清仓。”

  老刘,1992年入市,现担任某证券公司自营部门总经理。在高点成功出货后,这大半年老刘一直处于休息状态,“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凶险。”

  年初,老刘就告诉朋友们,今年三样东西不能买,股票、房子和黄金。元旦三天假期,他也一点没闲着,天天熬夜,“研究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刘的逻辑是,A股牛市为什么涨,说到底是流动性;次贷危机是什么,信贷危机啊!于是,老刘得出结论,次贷危机必将倒抽流动性,发达市场善于将危机转移到新兴市场,这将引起新兴市场以及全球股市的下跌,而A股已经积累的巨大泡沫或许就将破灭。

  于是,老刘在元旦过后开始陆续卖出股票,“当时留下茅台,一是看好,二来也是担心判断失误。”随后,1月21日,A股大盘暴跌5%,“这说明长线资金撤退了”;1月22日,大盘跌幅更是高达7%,“这在哪个市场都叫崩盘。”就这样,谨记投资原则和经验的老刘彻底清仓。

  说起这么多年来的投资理念,老刘说得简单:“谨守原则、牢记经验教训,千万不要梦想超越市场。”

  贪婪之祸:

  “实力派”演员的惨淡演出

  公募基金是A股市场的实力派“演员”,刚刚过去的这轮牛市中,公募基金为A股投资者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如今,他们也为投资者带来极大亏损。对于不能清仓的公募基金来说,自6124点后的仓位选择即成为成功和失败的标志。

  “市场下跌之凶猛超出了我们的估计。”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坦承,2007年10月的判断是“看8000点”,于是乐观的估计使得其所辖几只基金均保持了高仓位;而在市场在反弹至5500点之后,全面下跌令基金几乎没有任何减仓机会,当时的判断是“跌到4000点以下是不太可能的。”就这样,这些保持高仓位的基金今年净值损失惨重。

  “我们太乐观了。”这位投资总监反思,过于相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略了国际宏观经济和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今后我们要更密切地关注宏观经济。”

  “确保投资者的本金安全。”这是北京一位基金经理的反思,“谨记本金安全原则就可约束自己决不买不放心的股票”。这样,即便市场开始大跌,这些好股票也可以跌得较少,也有卖出的机会。

  “这一年来,我天天思考,6000点抽身而退需要怎样的智慧。”

  王总,曾为公募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已转投私募基金近两年。2007年下半年,王总曾给自己的客户一度创造了50%的收益率,即便在10月16日之后大盘掉头向下后反弹至5500点,王总的私募基金在此期间依然保持了正收益。然而,大盘随即开始了残酷的全面下跌,他的私募基金仓位较重,几乎不再有任何减仓机会。

  “靠技术分析,6000点出不来。”王总说,自己当时也知道A股的泡沫迟早会被戳破,然而“贪婪让你总想再赚一把。”后来,王总拿出自己上一轮牛熊转换之时的笔记,“所有的经验、原则都在本上写着呢,当时随便遵循了哪一条,都能出得来啊!”

  “论理,咱也是闯荡股市十几年的老人,”王总反思,也经历过几回牛熊转换了,“还是一时的贪婪蒙蔽了双眼。”超脱,这是王总已经开始的修炼。


吴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