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彼得·林奇到王亚伟:投资就是做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15:16 《大众理财顾问》

从彼得·林奇到王亚伟:投资就是做自己

  A股已击破牛熊分界线,数根小阳线可以轻易被一根大阴线吞没的行情,也预告行情可能已经进入了熊市。如果前述判断站得住脚,则很多股民沿用原有的操作策略可能陷入困境。如在市盈率调低至20倍时买入某只金融业龙头,不仅安全边际足够,不上涨几乎也是小概率事件。但在熊市中,20倍买入中信证券可能还会跌,且不知道底在哪里。此时怎么去找有安全边际的股票呢?不如从笑傲牛熊市的两位投资人王亚伟和彼得·林奇那里找找方法

  文/ 本刊记者 叶波

  不经意地将这两位成功投资人相比,竟发现两者的投资哲学和策略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尽管王亚伟曾说大师是学不会的,但他和他的华夏大盘精选处处都有彼得·林奇的影子。联想起王亚伟很欣赏彼得·林奇,并说过林奇的投资哲学更适合A股市场,不妨将两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来思考,或许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王亚伟的农民心态

  “投资很辛苦,跟农民很像。我没想过要做巴菲特,也没想过做索罗斯,只想做个兢兢业业的好‘农民’。”王亚伟曾如是说。王亚伟的“农民”心态大致可作如下理解。

  多想不足少谈成功

  王亚伟从来不说自己在投资上的成功,而更强调总结自己的失误。“是否成功是由别人来评价的,而失败的教训却只能由自己来总结。”他曾这样对记者说。而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谈到自己错过的牛股,甚至多于自己成功挖掘的牛股;即使谈到自己挖掘的牛股,也批评自己过早卖出多于提到成功持有。

  投资是一场考验人思维周全性的竞赛,也许成功的投资者都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总是反思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才有可能做得更为周全。

  做自己而非别人

  “没有最好,只有合适。”这句话也被王亚伟用于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上。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而只能成为他自己。“大师说的一些东西,如果觉得适合我们用的话,就仔细地研究,仔细地琢磨,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觉得不适合你自己的操作,你完全可以不用。”王亚伟总结道。

  王亚伟认为,在投资策略上,有关是否短线操作、是否盯盘操作这样的争论都是表象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短线和长线操作都有非常成功者,关键在于能否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切实可行、与自身内在统一的方法体系。

  形于上者得其中

  “我们做投资这一行的,也很辛苦,跟农民很像,在‘庄稼地’里从年头忙到年尾;如果碰上好年景(即牛市),风调雨顺的就能有个好收成;如果碰不上好年景(即熊市),即便再辛苦,收成也不尽如人意。”王亚伟如此比喻投资。

  因此,王亚伟强调投资要更多地想如何付出,“形于上者得其中”。在2008年华夏基金投资策略报告会上,他谈到自己将同行业里面最重仓的股票,列入了他的限制或者是禁止买入的名单里面。这些股票都在华夏的股票池里,只是他约束自己不要去买它们。这番言语在市场引起不小的震动。

  其实,正如王亚伟后来所解释的,他把万科或招商银行列入限制或禁止买入的名单,并非不看好他们,而是强迫自己去挑选比招行和万科更值得买的股票。“我想设立更高的目标,有利于充分地发挥潜能,会比仅仅战胜指数为目标做得更好。”

  这种心态无疑既有助于避免盲从同行,也有助于戒骄戒躁,创造出领袖群伦的投资业绩。这有助于投资者理解王亚伟的特立独行,他的特立独行正是成功投资人对自身高标准、严格要求的写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