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相对60亿元只买70粒米 现在的通胀不算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0:22 财华社

  财华社香港新闻中心/主编罗绮萍。

  近期内地与香港都饱受通胀之苦,要惊动温家宝总理下令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不准加价。然而相对半个世纪以前,60亿元只能买到70粒米,现在的通胀不算甚么一回事。

  我不是忙坏了脑袋,中国真的出现过60亿元只买到一把米的时代,不信可以到香港历史博物馆,看看“从钱庄到现代银行-沪港银行业发展”展览,里面有一张新疆省银行在1949年5月发行的纸币,国父孙中山看来有点无奈的头像旁边,由右至左写著“陆拾亿圆”四个字。

  这张纸币生於战乱时代,物价飞涨,或者飞涨已不足以形容当时的情境,60亿元折合1万金圆券,只能买到70多粒米,这也是极少数同时具备两种货币面值的钞票,当时在20天内发行了480万张,到现在仍能保存的如凤毛麟角,在博物馆内才有机会一开眼界。

  不过这次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展览,这张珍贵钞票放置的地方不大显眼,很容易便错过,如果你用10元租用录音导赏机,便肯定可以找到,第12号重点说明展品便是。

  我肯定不会错过,因为我去年7月在上海看过一次,回来不断跟同事及朋友推介,难得有机会再看第二次。此展品由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借出,我当时任职中国领先的商业报章《21世纪经济报道》,在饭桌上问金融版的五、六位同事,竟然无人听过上海有银行博物馆,当然也没有我的运气,可以一睹60亿元纸币的真貌。

  怪只怪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太低调,我也是机缘巧合,才找到这家博物馆。当时我在上海出差,刚好有半天的空暇,便看看有甚么博物馆可去。酒店给游客的英文地图上,显示在我酒店附近有一“Shanghai Bank Museum”,我便请教前台服务员如何前往,他们也没有听过这家博物馆,但帮我查到电话地址,并告诉我博物馆只是逢周三下午开放。

  此时正是周三下午,我赶紧前往,原来这是中国工商银行的“私房菜”,2000年4月便建成,但绝大部分时间只接待贵宾及预约团体,博物馆位於工行浦东分行的七楼,我要经过两重保安查问,才能进入博物馆。入场费每人五元人民币,我拿到的是“000011”号票,服务员笑著说:“1-10号票我们已经留起来,你是重新开放后第一个买票进场的游客。”

  这五元花得太值得,我变成大观园的刘姥姥,惊叹原来工行收藏了那么多关於银行的文物古董,那张60亿元钞票只是珍品之一,我看得最津津有味的,是150年国际列强在上海的经营资料,当时花旗银行、荷兰银行等外资银行当时发行的钞票,之后再走到上海浦东浦西,看看今天更激烈的国际列强竞争局面,实在是上海之行一大收获。

  可惜有我这种运气的游客不多,最不幸的是上海本地人也很难看到。这次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展览由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借出部分展品,虽然规模远不如上海的本馆,但加上香港银行业的历史文物,也非常值得一看。

  最重要的是次展览有公开宣传,我便是在地铁站内看到海报,才知道展览来了香港,香港人和游客花10港元便能轻易进场,便能看到上海与香港银行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物。

  在展览中遇到一对内地游客,估计他们很可能是上海人,他们正在参观像真度极高的古代钱庄蜡像复刻版,男的一边向女的介绍古代钱庄运作情况,一边说:“这些东西真有意思,为甚么我们在上海看不到?”

  这又是一种“出口转内销”,作为幸运的香港人,衷心希望内地朋友,也会像我们那样公开方便地分享历史文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