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股市这五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7:49 北京商报

  商报记者 崔吕萍 周科竞 杨雪婷 陈洁 和平 刘泽先 马元月 实习记者 赵丽霞/文 赵振超/制图

  “过去短短几年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指数、开户账户、融资量等都呈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在日前召开的中法基金业发展与监管高层论坛上,已经在位长达5年的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自豪地对外国同行表示。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7个年头了。虽然历经坎坷,虽然充满艰辛,但在过去的5年里(2002年10月11日至今),17岁的中国股市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股市流通市值超过28万亿元、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股民开户数突破1亿户、股市日均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中国股市这五年上市公司篇

  上市公司5年大变样

  2002年10月11日上证综指收于1524点,年末两市上市公司家数1214家,两市总市值38329.13亿元;2007年10月12日上证综指收于5903点,两市上市公司家数1498家,两市总市值280793.43亿元。

  大型航母纷纷上市

  5年来,新上市的公司不足300家,而新增加的市值却近25万亿元,增长幅度近900%。也就是说,新上市的不到300家公司市值已经达到了目前总市值的57.6%,成为了目前市场的主流。如果再扣除掉新上市的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176家,则沪市新上市的100余家公司已经占据了当前市场的半壁江山。这里面有很多公司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银河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丁圣元表示,以工行、建行、中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已经成为了目前市场的大哥大,这3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整个市场市值的一半。此外,近两年保险公司的上市更加改变了股市的产业格局,而银行股、保险股的估值标准与传统企业明显不同,这些都与5年前的市场相去甚远。

  小型公司活力十足

  虽然大型蓝筹公司抢足了风头,但是小公司也在这5年来体现出了自己的魅力。苏宁电器从上市前的小型公司成长为目前的大型航母,投资者获利十分丰厚。而这种盈利示范效应让中小企业板块活力四射,成为众多投资者的最爱。

  资产重组也在这5年来炙手可热,从ST重机到沪东重机再到中国船舶,中国船舶股价从5元一度上涨到300元;而券商的借壳上市也给ST板块注入了新的炒作题材。不少*ST公司都借助资产重组扭亏为盈,而截至目前,最低价的上市公司为*ST宝硕5.19元,A股市场已经全部消灭了5元以下的上市公司。

  股改烤热一级市场

  各种大蓝筹、中小板公司的纷纷上市,一方面是由于股价不断上涨、市场走牛;另一方面也与股权分置改革密不可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原先的发起人股份将有可能在公司股票上市一段时期后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卖出,从而获取创业收益,这无疑加大了诸多公司的上市股热情,股市融资额也不断加大,申购新股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在2002年之前,新股发行往往是5000万股到2亿股之间,偶尔有更大的上市公司发行,而在2007年,发行股数动辄超过10亿股,发行价格也越来越高。据有关人士测算,单一股票的平均融资额已经较5年前上涨了不止10倍。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申购资金也愈发膨胀。在2002年之前,一级市场单只新股申购资金大约为3000亿元上下,而目前的申购新股冻结资金最高已达2.6万亿元,增长了近800%。

  孙鹏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

  5年之前,市场仍旧青睐小盘股,而现在,流通股股本已经不是问题,大盘股往往意味着质地优良,股价可以更高;2002年以前,投资者大多直接投身股市,而目前更多的投资者选择通过基金参与股市投资,而实践证明,通过基金投资的投资者,取得了比直接投资股市的投资者更好的投资收益。虽然目前股市从各个方面都在持续向好,但是目前涨幅较大,投资者不宜盲目投资股市,如果赶上股指回调,投资基金一样也会出现投资损失。

  中国股市这五年券商篇

  券商翻身由苦变甜

  规模扩大、利润直线上升、新业务不断开展……伴随着股市转暖和管理层对券商的日益重视,曾经困顿艰难的券商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5年治理焕然一新

  2002年,A股市场低谷徘徊,靠天吃饭的券商行业利润出现严重下滑。而部分券商更由于此前委托理财、投资不规范问题的爆发,最终被破产和清算。

  为此,2004年8月,证监会在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的评审工作。

  2007年8月31日,券商综合治理全面收官。截至今年8月底,证监会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清理账户1153万个。19家公司被责令关闭,7家公司被撤销,4家公司被撤销业务许可,14家公司和9家营业部被暂停业务。同时,券商评选结束,共评审产生了29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和31家规范类证券公司。

  规模利润同步上升

  伴随着券商治理,整个券商行业也开始步入正规发展的轨道,5年来,券商的规模和利润都在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02年排名前20名的证券公司净资本总额为412.12亿元,这一数字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542.88亿元,上升幅度达到31.73%。

  更惊人的是利润的上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55家证券公司成员公布的未经审计2003年年报显示,当年券商总体仍亏损4700万元,平均每家公司亏损达80余万元,其中有5家亏损超过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52家券商的半年报显示,总利润达到了470亿元,共有12家券商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平均每家券商的净利润超过9亿元。

  与此同时,管理层不断推动券商新业务的开展。截至目前,14家优质公司共推出27只集合理财产品;8家公司试点了9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9家公司经批准在我国香港设立或收购了证券经营机构。同时,券商还启动了QDII业务和直接投资业务。

  趁热打铁加快上市

  中信证券2003年初成功上市之后,A股市场超过4年无一家券商成功上市。去年底以来,证监会积极推动券商的上市工作,券商借壳上市和IPO上市同时进行。

  2007年7月31日,第一家借壳上市成功的券商海通证券正式挂牌。8月27日,东北证券正式取代S锦六陆登上A股市场。此外,西南证券、长江证券、国元证券等券商借壳也已经获批。

  券商的IPO上市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光大证券、东方证券的IPO材料已经递交证监会审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上海证券等券商,也在积极推进IPO进程。券商成功上市,对充实券商资本金、壮大券商自身实力意义重大。

  杨超

  光大证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这几年在券商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这些规范经营的券商终于迎来了春天。随着中国股市成为经济的晴雨表,管理层也对券商日益关注,券商的市值不断增加,地位日益重要。随着券商的新业务不断增加,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券商实力不断增加,我们的收入也在增长,对未来看到了希望。

  中国股市这五年监管篇

  多层次资本市场初现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的一纸通知“吹响”股改“号角”,中国股市的命运就此改变。沉入低谷近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间接缔造了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大牛市。

  股权分置改革居功至伟

  “5年来,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股改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功能,以及保护投资者长期利益方面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事实上,股改的积极效应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有机构统计,股改启动一年间,包括二级市场差价和分红派现,共有868家股改公司流通股股东加权平均收益率超过40%。

  在投资收益稳步增加的势头下,股民、基民开始疯狂入市。据央行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称,2007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交易活跃,投资者投资意愿较强,股改积极效应继续显现,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多层次市场日趋完善

  今年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年会上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果然,在2007年,酝酿多年的创业板开闸、公司债起航、股指期货也蓄势待发。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全流通市场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受到关注。今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批。历经近10年等待的创业板将破茧而出。

  此外,今年6月12日,证监会起草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4个月后的同一天,长江电力2007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它标志着公司债正式走进我国资本市场。为机构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的同时,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尚福林在达沃斯年会上称,股指期货各项准备已就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将在年内推出。至此,加上2001年成立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轮廓已日渐清晰。

  资本市场敞开国门

  为兑现入世承诺,中国在正式加入WTO的第二年启动了QFII制度。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就此迈出一大步。

  2002年11月8日,证监会、央行同时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令外国投资者取得了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合法”身份。2003年上半年,证监会公布QFII投资细则并发放首批QFII资格后,瑞银抢得头筹,投下QFII第一单。至此,外国投资者正式进入境内资本市场。

  2006年8月28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颁布后,QFII门槛大幅度降低,申请QFII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同年8月,QDII制度也被启动。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

  5年前,国有股不流通,导致资本市场规模小,投机盛行。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陆陆续续进行的大盘蓝筹股的发行和回归,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规范。

  现在,资本市场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它正在成为全社会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而在5年前,资本市场还仅仅只是为大型国有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服务。

  中国股市这五年基金篇

  基金经历跨越式发展

  以前是基金卖不出去,现在是买基金要配售,上百亿元的基金动辄一两天就售罄。

  对这个事实的描述,年龄稍长的基民都会感受颇深。

  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1998年起步时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单一封闭式基金品种、100多亿元基金净值,到目前的59家基金公司、丰富的基金产品线、超过3万亿元基金净值,我国基金行业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跨越式发展。

  在熊市时,很多基金都跌破了发行价格,卖基金成了基金销售人员最头疼的事。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后牛市的启动,基金业绩增长之快出人意料,基金销售之快也令人咋舌。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400亿元基金一天售罄,以致后来新发基金不得不“按比例配售”,基金销售彻底摆脱了低迷的局面。

  2003年-2006年间,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平均增长率为15%,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为32%,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规模的平均增长率则为65%,证券投资基金业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子行业。

  基金成为大众“情人”

  随着市场的发展,目前已有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跑者;基金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大,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已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拥有基金的主体看,过去,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主要依托的是机构投资者。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之前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比例占到了基金规模的一半左右,但2006年以来,基金开始成为基民的天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0月11日,两市基金账户达到了77206户,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比例迅速下降到四成左右。

  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已迅速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其持有的股票市值已占到流通市值的19%,基金投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被允许有限度地投资于权证、流通受限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投资渠道拓宽至海外

  如果说2005年是基金业发展的转折点,那么2007年则是基金业发展的加速期。今年上半年, 经过短短半年,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就实现了翻番,资产规模从去年年末的8565亿元直线上升至1.8万亿元。

  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则为基金管理公司拓展海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铺平了道路,而今年9月份首只南方基金公司QDII基金产品的成功发售则标志着我国基金系QDII出海的开始。

  王连洲

  中国《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基金业知名学者

  到明年年初,基金业就已经有10年的发展历程了。10年间,基金发展迅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可谓10年发展,10年风雨,10年辉煌。

  今后基金业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产品创新、制度创新、运作创新、销售创新4个创新来做。现在基金业还是摆脱不了与股市共舞的命运:牛市时赚钱,熊市时赔钱。因此基金还要扩展更大的投资空间,让投资者享受到国际投资市场的益处,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争取在熊市和牛市中都跑赢大盘。

  中国股市这五年投资者篇

  投资者日趋成熟

  在刚刚过去的5年里,中国股民经历过2002年熊市到来时的震荡下跌,也同样正经历着牛市下的大格局。证券市场的风云变幻锻炼了中国的投资者,也让他们的投资理念日趋成熟。

  投资者人数5年翻10倍

  “早入市早受锻炼,经历熊市也是一种财富。”在谈到自己5年的投资生涯时,会计出身的丁女士这样表示。作为2002年两市230万名新增A股投资者中的一员,丁女士入市的动因很明确——放弃低息储蓄,转身投资股市。

  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10月11日一天,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就达26万户,而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27亿户,也就是说,在中国每13个人中就拥有一个证券账户。

  仅上半年,新增开户数就达到1380.6万户,相当于2001年到2005年的总和。如果按上半年的标准计算,今年全年新增A股账户可能会突破2700万户,相当于2002年开户数的10倍以上。

  风险意识不断加强

  “A股账户的增加,意味着大量像我当年一样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入场。”虽然目前个人的投资收益已经跑赢大盘,但丁女士忆起当初,可谓感慨颇多。

  丁女士的疑虑不无道理,业内人士称,新投资者没有经历过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在专业知识、投资经验、风险防范等方面缺少充分准备,因此对新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已经把对新股民的风险教育列为一项长期工作。

  合理配置投资品种

  投资者马先生从2001年底开始炒股,刚开始都很赚钱,可是没多久市场进入大熊市,他眼看着账面上的利润还没兑现就被深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后来炒小道消息损失更大。

  通过不断学习,马先生最终把投资目标锁定在蓝筹股。他还制定了投资“纪律”:买股票一定不要满仓操作,无论买卖都是分批进行,基本上都买绩优蓝筹股。

  除了炒股,2002年底,马先生开始买基金,第一次买的基金是“博时价值增长”,当时买了1.5万元,后来为规避风险,他很快又将基金赎回。虽然后来发现自己踏空了,但适度的风险意识必不可少。

  经历了熊市的投资者,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追涨杀跌,听小道消息炒股。最好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将投资分成几块,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分散投资风险。

  “现在可大不一样。很多股友都对自己买的股票的技术面‘门儿清’,大家交流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分析师。”章先生这样表示。从赚取溢价到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名副其实的股东,这可能已经不仅是投资者股龄长短的问题,而是他们真正实现了价值投资。

  贾春宝

  资深业内人士

  由于证券和基金市场的不断火热,投资者理财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从直接投资股票变为依靠专业投资者管理,理财风险意识在不断增强,投资更趋于理性化。而这又将反作用于发展壮大中的资本市场,以往散户主导市场所带来的投机盛行、垃圾股炒作成风的现象将得以缓解,机构主导市场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市场的理性程度也将因此得到提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