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股论道:道德经与股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 08:43 华夏时报
“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为生会坏性”,阿城在《棋王》中的这句民谚应该是传统中国伦理思想的一种现实体现吧,表现出了中国人面对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一种心态,自然地将现实生活的艰难性和理想生活的安逸对立起来,虽然有种知识文人的酸腐之气,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却也未尝不是一剂有效的面对艰难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时的精神吗啡。 而时下的中国,有着最广泛基础的“为生”活动大概就是这涨涨跌跌的股市了,小到贩夫走卒,大到庙堂之上,虽说用全民皆股来形容的确有些夸张,但是就其参与性和影响力来说,实是无出其右的了。而其中对于人性的折射效果,也是“为生坏性”这一论断的最好印证了。 而中国历史文化中,对于养性的追求从来都是主流思想,其间的著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实不为过,而其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应该算那黄老学说的《道德经》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缺乏资本主义的过渡,大部分时期对于商人都是列为“九品之列”,而对于像股票这样的“投资”行为则更是完全属于不入流的行为了,更遑论思想理论了。虽然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古训,但是仔细看来,其中人情世故的投机成分远多于经济运筹的投资成分,而后期类似胡雪岩之流的实践者,其兴衰则更难用所谓西方的经济学来解释了。 投资这样一项资本主义的产物,有着其深刻的西方思想基础,是架构在客观理性的成分上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推崇,直接导致了现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广大个人参与者一种群体的非理性的心态。 然而,就像有人用阴阳太极来推导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一样,难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真的没有能指导人们进行资本投资的理论依据吗?难道就不能让国人在股市的张涨跌跌中仍能保有一份“闲庭信步”的优雅吗? 所谓物极必反,这为“为生”准备的心灵鸡汤只能去向那“为棋”的最顶端《道德经》中去寻找了。即使不能为国人在股市中寻找到那“蓝色的小药丸”,如果至少比“明天的股市可能会涨也可能会跌”这样的八卦股评有趣一些,那么就算“老子很生气”,也就权当“满纸荒唐言”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