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回乡偶记:小城股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2日 15:04 和讯网-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李文娜 邓亮 林鹰 燕海涛

  犹记去年“五一”长假后那澎湃的“节日串联效应 ”,使股指一举攻克了1500 点。 一年后回首,股指早已轻舟疾过万重山,“全民炒股”一说甚嚣尘上。是耶非耶? 趁“五一”返乡度假之际,《红周刊》几位记者各自领命,对家乡所在地的股情民况,来了一个大摸底。

  《红周刊》品牌部总监李文娜,节日期间客串了一把记者。尽管已有“受到家乡人民热烈欢迎”的心理预期,但热烈的程度,还是吓了她一跳。

  郴州三热:骄阳、婚礼和股票

  难得放个长假,风风火火赶回家乡参加好友的婚礼。与郴州大街上接连不断的婚礼车队相比,除了当头高照的骄阳外,火热的恐怕就只有市民们买基炒股的劲头了。 当然,作为在《红周刊》工作的我来说,看见这样的情形实在忍不住偷着乐。

  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郴州倚靠着相邻的广东良好的经济形势和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座南方小城富足而闲适, 说人民安居乐业一点也不为过。 2004 年上市的郴电国际是小城惟一一家上市公司,本轮大牛市之前, 人们对股市的了解也仅限于此,除了对该企业诱人的福利待遇啧啧称羡外,股票并没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这一次的情形着实令我有意料之中的意外。

  刚回家还没完全卸下行李,亲戚的电话就“追魂而来”,仿佛我是从中央机关悄然潜回的地下工作者似的,劈头就问牛市是否要崩盘,现在进去有没赚头,还不时地用试探性的口气问有无内幕消息……我无奈地答道:“我要是知道还用坐火车回家吗? 早就私人包机了嘛! ”

  应付完一大堆“不耻下问”的亲戚后,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紧气”的开端。同学聚会上,股票、基金成为热议的话题,拿父母生活费读研的、 刚参加工作的、家境富裕自己创业的……全都对此津津乐道。感觉在经历去年的大牛市之后,再胆小怕事的人们都已眼放金光地盯住了这块 “是人就能赚钱,有钱就能滚钱”的市场。

  以前听到 “中国股民 90%都是投机者,美国股民 90%都是投资者”的说法时,我还不以为然,但这次回家后发现,话虽偏激,却也并非全无道理。 比如,很多新股民不知道股票和基金的区别;不知道自己手里持有的股票是什么类型,业绩如何;不知道自己持有的基金是哪家基金公司管理,不知道“赎回”是什么意思……更荒谬的是我听说一个朋友在以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一只股票小赚一笔后, 就宣称选股不靠技术只靠运气, 而这居然成为了许多人的 “共识”。 我这才深刻体会到原来证券传媒行业肩负的任务,果然任重道远。

  能与“股改第一人”——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同为湖南涟源老乡,《红周刊》记者邓亮颇为自豪。然而,尽管家乡出了这么一位在证券市场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可邓亮“郁闷”地发现,行情虽如火如荼,但是在老家这儿,却——

  为何涟源风景这边独冷

  原本以为,身为《红周刊》记者,“五一”回家的我肯定会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追捧, 可实际情况却让我多少有些失落。

  相比北京的火爆, 家乡的股市要宁静得多。 市里只有惟一一家泰阳证券营业部, 还被淹没在林林总总的商业店铺之后。 据说,营业部已经多次迁址,因此一直是开开停停,开市的日子里,来看盘的人也不多。在长假的几天中, 我几乎没有听到周围有人谈论股票。 亲朋好友中以老股民居多, 经历过惨烈熊市后,他们似已荣辱不惊,对当下的牛市很是漠然。

  在机关工作、 入市 3 年的刘叔叔感慨地说:“我当时有点闲钱,没想到赶上了熊市的尾巴,投入了 10 万块最后亏得只剩下 4 万了, 心急如焚啊。”此后他也像众多小股民一样,采取了放任不管、 眼不见心不烦的做法。 当询问他如今收成如何时,他笑道:“至少是把亏的都补回来了,还有小赚,知足了。”不过,他又补充道:“不打算继续玩了。指数那么高,我也有了前车之鉴, 准备把钱抽出来买房子,这样比较安全。 ”

  亲友中少数几个新股民, 基本上都是去岁末今年初入的市。 张叔叔是一名公务员, 去年 10 月入市,他说:“我对股票知识几乎不懂,可短短 6 个多月,收益率已经达到 70%。这还不算多的,我妹妹今年刚入市,3个月就已经翻番了。 ”至于是否需要警惕股市风险,他坚定地说,”大家都说牛市才刚刚开始,我可不能错过,肯定也要翻番。 “他对证券报刊杂志不感兴趣, 认为只要抓准了一只股票不放手就可以获得巨大盈利,不需要看太多这类书。

  与之相比, 同为新股民的陈阿姨倒是对我的身份和带回去的 《红周刊》表示出了浓厚兴趣,热切地希望能和我保持联系,当然,让我推荐股票是主要目的。 而我发现,老家居民中买基金的也很少, 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基金是一种怎样的投资方式,所以干脆不碰。

  记者认为, 家乡人不热衷于炒股的原因有几个,第一,经济不发达,居民闲钱不多, 投资方式以开店经商最为普遍。第二,相比股票,投资房产被认为更加实用、安全和简单。 第三,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股票知识贫乏,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不强。第四,思想观念依然传统而保守, 一直以来炒股就离人们的普通生活很远,难以形成风潮。

  记者回京途中, 在长沙停留了一天, 只不过与涟源相隔 200 来公里,长沙就明显不同,炒股热潮扑面而来。 公车上、餐馆里、商场中,甚至是在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里, 都能听到人们对于股票的谈论。在长沙的同学聚会中, 同学们更是围着我问了不少问题。 让我纳闷的是,连一位还没入市的同学,说起股票来也头头是道, 对此他解释说:“我办公室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所以我也就耳濡目染了, 估计我迟早会投入股市的。你既然是《红周刊》的记者,到时可要多多指点我啊。”啊呀! 我终于有了点被追捧的感觉。

  十多年前家乡那只著名的靠关联交易起家的“绩优股”——湖北兴化,并没有让时为“红马甲”的林鹰感到自豪,但这只炫极而灭的股票确确实实带动了湖北荆门老百姓的第一波炒股风潮。如今,如同“湖北兴化”早已被“国投电力”取代一样,荆门城的炒股主力,也由当年的退休老头老太,置换成“白领主妇”。

  荆门的炒股新势力

  地处“鱼米之乡”江汉平原的湖北荆门也是一个安闲的城市, 惟一能一而再、 再而三地打乱人们闲散的生活节奏的,似乎就只有股票了。十多年前已有三家证券公司在此弹丸之城安营扎寨,争夺客户,“三国大战”延续至今。而如今,各处银行网点上悬挂的 “欢迎证券客户到我行办理第三方存管”的横幅,提醒着人们又一个牛市的到来。

  网络的发展使券商营业部不再似以前那般人满为患, 尽管许多退休的老头老太仍愿意把散户大厅当做聚集、消暑的好地方,但年轻的一代早已选择在家或办公室里, 利用网上交易的便捷,独享“大户室”的待遇。 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办公室白领女性,多数孩子在外地上大学,较之此前家庭 、事业 “蜡烛两头烧 ”的生活,她们真正迎来了“又有钱又有闲”的黄金时代,成为新一代炒股主力。而牛市使得办公室不再成为“有鸡鸭的地方屎尿多, 有女人的地方是非多”的场所。 由于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冲突,股票反而使得人们“团结”在一起,这或许就是被“民间智慧”嘉宾艾古形容为“由上帝的兄弟撒旦创造出来的股市”之“上帝”的一面吧。

  2006 年基金的火爆, 使得这些感性且知性的“白领主妇”积累了不少独特的“投基”经验。 比如“不要选择有两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因为两人容易扯皮,业绩难有表现”,甚至连基金经理的长相是否厚道也成为是否购买基金的标准。 看来,基金公司要多多选择“才貌双全”的基金经理才是。

  无论股龄长短, 低价股是她们绝对的最爱。长期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价格敏感”,使这些“白领主妇”对 20 元以上股票怀有根深蒂固的“恐高症”,这种观念绝非短短几年的“价值投资教育”可以改变。不过,临回京前几天,记者发现许多人都在谈论中行、 工行两只大盘蓝筹,主要内容是:除了几只 *ST 外,只有这两只银行股仅 5 元多了,现在连猪肉都 8 块多一斤,不买它们买啥? 回京后我才发现,“猪肉都 8 块多一斤”似乎已成“地球人”的共识,难道这就是最近两只银行股疯涨的由来?

  燕海涛在河南安阳的老家,离“屡屡在熊市中发动行情”的私募悲情英雄张绍红的老家,骑单车不过半小时的路程。中原股林一向藏龙卧虎,神秘操盘手前仆后继。 小燕趁休假之机“大串联”,接连跑了省内的开封、郑州两地。

  开封:蛊惑的灵魂在说———疯吧!

  2006 年, 投资不足 300 万港币的《疯狂的石头》让刘德华疯狂地赚了一把。 而同年启动至今的“疯狂的股市”,则让“石头”也愧之不及!

  “五一”回乡期间,我前往开封,在和几位老股友喝酒时才知道,这些主儿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注册一家投资公司做私募。之后他们邀请我旁听了第一届董事会会议。

  说是董事会会议,其实就是一个聊天的茶话会。 会上,他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 “大牛市 ”态度 ,有人甚至说:“股指期货一天不推出,大盘就一天也不会跌! ”

  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表明了他们对后市的态度。 理由是:

  一,未来两年内,中国的市场经济将全面开放,为了确保经济地位免受外资的侵蚀和冲击,越来越多的国企大盘股将陆续上市, 以求做大做强。 而每上市一家大型企业,都将带动大盘指数上升几十个点。

  二,虽然目前连大学生、搞清洁的老太太和“坐台”小姐甚至“四大皆空”的和尚都涌入了股市,致使不断有人声称 “全民皆股”, 但相比全国13 亿的人民, 还有 8 亿农民没有进入这个市场,而这个庞大市场的增长潜力,“早在毛主席时代就已为其下了肯定的定义! ”做股票多年的开封籍朋友马晓鹏半开玩笑地说。马晓鹏的一位老师——同为开封籍人士的深圳某业内知名私募基金老总曾在 2006 年“五一”前后大胆预言:2007 年指数要见 4000 点! 这个预言恰在今年的“五一”后被印证。而今这位高手再次预言 : 明年 (2008年)“五一”前后要见 8000 点!

  比这个预言更疯狂的, 是记者在郑州一位业内朋友的高呼: 一个“小小 ” 的香港恒生指数都涨到20000 多点了 ,相比之下 ,泱泱大国4000 点的大盘,指数还低得很!

  也就在郑州,两位向来对“金融投机市场”冷眼旁观的老同学,其中一位开始询问我关于股票方面的事宜,另一位则在“五一”前就加入到了9000 万股民的浩瀚队伍当中。

  刘德华在回答媒体提问他在《疯狂的石头》上挣了多少钱时,平静地说,“只是把我以前亏的赚回来一点点而已。 ”持股多年的老股民也许严重同意华仔的话,而新股民呢,幸福离他们太近,抑或太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