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激情股市的黑色幽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5:31 解放日报

  激情股市中,不断攀升的股指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心电图,人们随着它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当种种有关股市里一夜暴富的神话流传坊间的时候,一幕幕“黑色幽默”也正在上演。

  我们不是专业分析师,更不是能断言大盘会否升跌的评判官。在此,我们仅摘编一些发生在这个激情股市中形形色色的故事,供大家看看想想。

  多一种眼光,多一种声音,多一种观点,总是好的。毕竟,激情不能代替理性。

  看基本面,

  不如吃碗

咸菜面?

  在外企公司工作的小白,平日里话语不多,最近却成了公司里的新闻人物。他买的一只股票,一个月赚了120%。就连公司里的一些老股民,也向小白套近乎:“有什么消息吗?”

  小白一开始遮遮掩掩,却被众人以为这是“低调”。听够了同事们半热半冷说自己“低调就是腔调”后,小白坦白,自己根本不懂股票:“什么基本面、技术面,我根本不明白。”

  那么,小白是如何炒股票的呢?原来,他两年前一直想买房,预备了一些房款。“上个月有一次吃午饭时,听隔壁桌两个吃咸菜面的阿姨在讨论股票,说这个股票肯定涨。我想钱存银行也不划算,第二天就开户买了股票……”

  (摘自4月27日 《新民晚报》)

  办公室成了“大户室”

  炒股如今成了白领的时尚, 甚至老板经理们都加入了炒股大军,其结果是“股市牛了,办公室熊了”。

  伍小姐就职于一家信息服务公司,自从她听朋友劝告拿出一半积蓄投身股市后,就成了“办公室炒股族”。伍小姐每天早上9点上班,先浏览各大财经网站,查看股票推荐和市场分析。9点半开市,伍小姐一边打开股票系统,紧紧盯着自己的3只股票的一举一动,一边开着QQ,与网上的投资者群聊行情。一直到下午3点,“意犹未尽”地收市后,伍小姐才真正开始“上班”,利用仅剩的2个小时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同事间都用MSN联系,原来MSN都聊些工作的事,顶多发发老板的牢骚,但现在MSN上都在讨论股票。”伍小姐说:“现在办公室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上午9点上班,没人会迟到了;周末出差因为可以轮休,也成了大家争抢的好差事。”

  不只是普通白领,老板经理们也加入了上班炒股族,在北京CBD白领中流传的说法是: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的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在广州等地,3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经成了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可能也要炒股。

  (摘自4月29日 《新华每日电讯》)

  听错代码,赚5个涨停

  全职太太小林买的股票,最近连涨了5个涨停板。然而提到这个,小林却满脸不好意思:“运气好,运气好。”

  原来,一天小林接到了朋友的“神秘电话”。电话中,朋友推荐她去买代码为600370的股票。小林听对方信誓旦旦,不由心动。于是开户、存钱、炒股。“要命”的是,网上交易输入股票代码时,小林错将600370,输入为600730,而她却并未察觉。

  然而,小林错买入的股票,却连拉了5个涨停。打电话给朋友表示感谢时,小林才知道自己犯了个“美丽的错误”,惊出一身冷汗。

  其实,更“郁闷”的是小林的朋友。因为推荐给小林的股票,只涨了10%左右……

  (摘自4月27日 《新民晚报》)

  保姆辞工一心炒股

  “你们派来的阿姨怎么回事啊?一天到晚心神不定,电话不断,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她家里出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她在和别人讨论股票。”近日,类似的雇主投诉电话一再而来,引起上海家利来家政公司总经理夏军的注意。

  经过调查,公司里不少保姆开始炒股,尤其是“上海阿姨”,将近一大半开始成为股民。过去,每个月来应聘登记当钟点工的,少说也有150人至200人,可现在每天最多只有一两个人,一个月下来也不过五六十人。一些上海阿姨为了炒股,开始对工作时段挑挑选选: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开盘时间,绝对不肯接活;只有周六周日才肯出来“客串”一下。

  据家政公司统计,“上海阿姨”中已经有5%至10%的人辞去工作,全心炒股。今年49岁的李阿姨在浦东万邦都市花园做钟点工已经一年了。过去一年里,李阿姨每天下午2点半到雇主家,买菜、接孩子、烧饭,晚上7点半回家,雇主一家对她也相当满意,可前不久,李阿姨突然辞职不干了。雇主追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李阿姨的儿子为她在股市投资了2万元。“一个月算它涨10%,也有2000元,做钟点工,天天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1000多元,还是炒股舒服。”

  (摘自4月24日《新闻晚报》)

  大学生股民的新困惑

  随着近期股市暴涨,一些大学生股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如何看待身边的“暴富族”,大学生们产生了新的困惑。

  “当初炒股是妈妈为了让我学会理财。”日前,东华大学的小丹同学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妈妈给了我5万元,让我自己选股票、买卖交易。我上网查询行情,也听取了妈妈的一些意见,买了一只股票,结果两周后,就收益7000多元。”

  但对于突如其来的财富,小丹认为消费才是体现其价值的方式。“我几乎用了所有盈利买了平时一直想要的名牌皮包和化妆品。这笔钱是意外之喜,我觉得用来消费才有成就感。”

  (摘自4月24日《新闻晚报》)

  许多人的目的“很单纯”

  刚刚为一套总价80万元的商品房付完首期款的席翔,终于抵挡不住火热股市的诱惑,拿出存折中仅剩的8000元第一次进入了股市。这位普通媒体工作者对记者说,自己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每月能够从股市里为自己赚一半的月供,减轻负担。”

  但3月中旬买的6只股票,给他的只是兜头的“凉水”:最差的成绩是亏损20%,最好的成绩是盈利5%,平均下来亏了500元,与自己月均收益率20%的憧憬相差甚远。于是,席翔总结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条“股经”:“大家都赚钱,不意味你也一定能赚钱。”

  “在股市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尤其是很多新手股民,没有经历过股市风雨,对风险是何物、怎样做才是谨慎等问题,很少有真正的认识。”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田书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席翔就是典型案例,“他们天真地以为,来到这个市场就一定会赚钱,根本不考虑亏损问题,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做好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或许会有盈利,但改变不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摘自4月9日《瞭望》)

  非法借贷乘机作乱

  张先生最近听说朋友买股票资金翻了几倍,便萌生入市狠赚一笔的想法。有人向他推荐一位“神秘”人物,可用房屋向其抵押借款,虽然利息高,但相比股市暴利,值得一搏。于是张先生将自己市值80万元的住房抵押贷款40万元,双方将协议拿到公证处公证。

  “股市火爆,这样的协议我们接到很多。”黄浦区第二公证处主任张文说,其实这是非法借贷在玩手段。这些非法借贷方与借款人签署两份协议,第一份协议拿到公证处,是公开规范的,还款利息符合规定。但在第二份不去公证的协议上面,约定借款人先从借款中归还部分利息,比如一个人借了30万元,先扣除5万元利息,借款人实际到手的是25万元,然后借款人再按第一份协议约定的利息还款。这样,借款人实际要还的利息超过了我国法律“民间借贷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的规定,也就是高利贷。

  张文称,公证过的协议相当于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放贷人有权申请法院执行。有的人在签协议时,还签一份房产拍卖委托书,借款人还不了钱,对方就会将房子拍卖抵债。根据我国法律,即使借款人拿着两份协议去法院起诉,法院也只会认可公证过的协议。

  张文称,他所在的公证处曾出具过一份执行证书,是一份典当行的合法还款协议,一个人拖延80万元借款一年左右,就要还300多万元。可想而知,借非法借贷的钱,利息更高。

  (摘自4月25日《新闻晚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