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股市二八现象考验投资者理财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8:13 经济参考报

  上证综合指数从去年年中的千点低谷,跃升到当前的两千点以上,不过一年半光景,可谓“冰火两重天”。就在不少投资者还沉浸在指数接连攀越新高的喜悦中,盘面则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不断飘红的指数还是让人心动不已,但飘红的股票往往只有约两成,八成左右的股票却在红盘的掩盖下“绿意盈盈”。

  股市的这种“二八现象”,直接考验着参与股市的众多普通百姓的理财智慧。

  “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理财困境

  11月30日,沉寂数日的银行股再次发威,一度回落2000点下方的上证综合指数一路回升,最高触及2100点以上,再次创出新高。

  然而,尽管股指屡创年内新高,沪深股市总市值不断膨胀,但这份喜悦并不属于所有投资者。在大盘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部分的投资者“赚了指数却赔了钱”。

  “赚钱速度赶不上指数上涨速度。”上海申银万国福州路营业部的一位张姓股民告诉记者,从去年年中的千点低谷,跃升到当前的两千点以上,上证综合指数在短短一年半时间上涨了100%,“但我没看见身边哪个股民账户上的资金能够翻倍的,能增加50%已相当不错了。特别是最近一两个月来,大盘冲上2000点的时候,如果你买的不是沪深300成分股,那基本上是要亏钱了。”

  “我们以前经历的牛市即便不是所有股票齐刷刷上涨,也应该有80%上涨才对。可现在反过来了,指数虽然在大涨,细细看看,只有20%的股票在涨。”另一位张姓股民说。

  对此,一些市场人士分析,随着股市进入蓝筹股时代,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配置大盘蓝筹股已成必然,而普通散户往往仍执著于在小盘股中淘金。而近期的两极分化,显然使两种策略的差别凸显出来,给投资者的操作带来很大难度。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的确给不少普通投资者带来理财的困境,反过来看,则是普通投资者转换理财思路和策略的时候了!”银河证券上海总部分析师任承德说。

  “二八现象”折射价值的理性回归

  东方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夏瑞鹏则认为,在后股改时期,“二八现象”的一个主要结果,就是原来一些A+H股上市公司存在的A股对H股有6%至18%的折价率现象正在迅速消失。11月28日,中国银行A股股价报收于3.59元人民币,A股价格再次超越H股价格;工商银行A股报收于3.75元人民币,与H股股价基本接轨。“这是一种理性回归!”夏瑞鹏说。

  “本轮沪深股市的‘二八现象’始于今年8月底开始的大盘盘升,爆发于10月27日工商银行上市,并在沪指冲上2000点大关时达到高潮。”上海迅胜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孙雷民描述说。这恰恰与股改进程相对应,到今年8月,股改事实上已经进入尾声,注重价值、关注成长性的后股改时期的投资理念开始在市场形成。

  此外,孙雷民提供的统计数据还表明,近期热点股票数量在显著减少,能跑赢指数的平均股票数量1月至3月为42%,但到了7月至10月则只有37%,进入11月份后,这个比例进一步减少到30%左右。

  另有统计显示,时下具有可比性的股票中,一半以上的股票的目前价格要低于今年5月的价格;与2000年5月的1900点相比,目前约三分之二以上的股票价格低于5年多前的价格。这就是后股改时期“二八现象”下的股市真相。“这同样是价值的理性回归!”夏瑞鹏说。

  “这样的两极分化还刚刚开始,随着股市向国际化转变和投资理念的深刻变化,‘二八现象’可能会成为股市的一种‘常态’。”任承德指出。

  未来的牛市是优质个股的牛市

  针对当前股市的“二八现象”,有人抱怨指数失真,有人建议编制考虑权重因素的新指数。但更多的人认为,目前这种指数现象,标志着我国股市经过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大手笔的改革行动,开始进入真正的“蓝筹时代”。

  事实上,上证综合指数对于股市的普遍性意义的确在弱化,然而这种弱化的背后,是在强化着一种全新的投资理念和价值取向。当五六个大盘股的市值占到总市值的一半时,那些林林总总的小盘股的涨跌都已被指数忽略不计;而那些业绩平平甚至很差的股票,迟早要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淘汰。股指所指向的,就是一个“市场价格反映内在价值”的本质,而不是过去那种恶炒的浮华。

  不少普通投资者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实质变化,并开始通过投资股票型基金来化解当前的理财困境。记者发现,“二八现象”正在促使个人投资者更加信任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因为此番拉动沪指连创新高的正是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以及银行和地产板块的大盘蓝筹股。11月,南方绩优成长基金和华夏优势增长基金都在短短两天的公开认购中,募集了超过百亿元的资金。截至目前,今年第三季度已经新成立15只基金,总发行募资额接近600亿元。

  天治品质优选基金经理谢京指出,未来中国股市的牛市,将只是优质个股的牛市。“只有积极买入并坚定持有那些拥有垄断资源、具有核心技术和优秀管理能力的优质成长公司,才能够分享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本报记者 黄庭钧 张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