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由市场中小非绵延而至说开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13:13 证券日报

  □ 康 潜

  “小非”的八月份解禁是当前市场上热络的话题,而由于其更关乎着芸芸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故此“大波”与媒体的“轩然”共振着,而且在不断地升级扩散开来。

  市场所说的“小非”是指持股比例小于5%的原非流通股股东。随着各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渐完成,他们持有的非流通股已过限售期(一般为1年),可以解禁并上市流通。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前,共有207家G股的部分限售股将解除禁售限制,其中持股5%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比例接近46%。而按资料中的时间分布看,8月、10月、11月和12月是“小非”的流通高峰,而从假定按照当月全部减持解禁部分,所需的减持资金来看,当前8月份压力是最大的,据信该总市值将超过达330亿。市场会否出现大的出售潮?

  存量扩容时代或徐徐已至

  拉开G股原非流通股股东限售股解禁序幕的G三一,其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禁售期正式结束于今年的6月17日。

  根据股改规定,一般情况下,股改完成12个月后,G股限售股持有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将可以自由出售

股票,同时持股5%以上的限售股可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5%;股改完成24个月后,持股5%以上的限售股可累积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0%;36个月之后限售股全部解冻。此乃有关限售流通股股东“锁一爬二”的规则,由此股改风险的后置也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由于彼时的市场氛围以及G三一的(市场表现尚可)境遇,在现在看来诸多似为溢美之词大家好象仍然记忆犹新。

  G三一限售股份的上市,使其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具有了特别“对标”的意义。这里对标的含义是正面无疑的,因为G三一自身的正面与高调。但不争的事实是,它标志着股市二级市场存量扩容时代的到来。

  针对G三一高层有关减持股份的云云高调,相关市场人士对笔者如是说,解禁的限售股股东抛售一部分股份的做法理应是无可指摘的,而且其并非坏事情,因为惟有如此,才能使新格局下市场预期和价格之间形成合理的共振,从小的方面讲,限售股份的抛出则意味着问题的了结。

  “中小板的‘小非’股东的抛售势必会成为大概率事件,”一位市场人士对笔者分析道。

  去年11月中小板原有50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这也意味着中小板公司第一批解除限售的非流通股的绝大部分将在今年年内流通。

  “这个市场逻辑再简单不过了,中小板市盈率远高于主板,在二级市场变现后其非流通股股东将股份将普遍获得高额利润,况且……”该位市场人士继续分析着。

  “目前,由资金推动形成的你们媒体经常讲的牛市,将进一步推高企业的股价,但这一切与企业自身的基本面是互不相干的,只有在估值和成长性的双重支持下,‘小非’等限售股流通的问题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况且这些股份的持有者几乎全部是公司原始股东,他们的抛售与否,并非如同国有控股的企业那样简单。”

  面上之疣与心腹大患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小非持有者,往往是第一大股东的关联企业,而小非尚没有形成大规模减持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国有股减持如何监管等原则一直没有明确下来,导致了企业无所适从,不敢贸然前行。有鉴于国有资本目前仍在上市公司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小非减持未必由完全由小非们自己做主。

  或许是笔者非君子之猜,大股东尚未动小股东焉有真动之理?小非解禁,小非们不过是大股东的目前道具而已,无非是大股东做样子,象征性地减持一下而已,而大股东减持之日方为股价最高之时,此在逻辑上,广大市场投资者无疑是无置喙之地的。况且同为一家人,在何时减持、减持多少、减持顺序、什么价位减持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默契,也属逻辑范畴的简单推演。

  这从上市企业个体正面意义上讲, 其彰显了大小股东们对公司增长前景一致的信心,当然一些市场估值合理、大股东减持意愿小、承诺减持价格远高于现价的公司,或许是客观、真实的。但目前这个市场中,恐怕这般的企业在数量上是乏善可陈的,换言之,这不是个大概率事件。就此,笔者简而言之,目前的“小非”解禁并不能撼动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控股权或者与其基本无涉。

  中国国企对于资本需求与挥霍的无度,已在广大投资者面前众目昭彰。中国股市的全流通问题,曾几何时曾为我们的面上之疣,而今在股市全流通行进现在时中,在“小非”与国有控股股东的流通方面,“小非”不过是癣疥小疾,后者估计相当一段时间里,仍将是股市的心腹大患。

  历史性转折需要大智慧

  今年是中国改革攻坚年。曾有学者就此祈愿,可通过

证券市场的改革推动中国改革向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机制的制度跨越,并释意:改革攻坚就是对金融系统、企业产权、市场发展效率的攻坚。三大攻坚的核心是建立能够有效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实为不争,一个能够发挥整体功能、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市场体系的核心是资本市场的完整与完善。而在由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融的资本市场中,股市理应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该学者曾疾言:对中国这样一个行政化程度仍偏高的经济体制来说,建立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对接的股票市场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关键。

  他曾经说过,全流通最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现实的市场环境。应把全流通(国有控股股权理应为其要义)视为现阶段中国改革的整体攻坚,以更高的政治智慧交融市场智慧,以市场智慧激发政治智慧,在两者的和谐统一中,引导中国股市和中国改革实现重大的历史性根本转折。

  幸被其言中,除却我们中国股市目前的心腹大患,正迫切需要这种大的政治智慧,当然还有真正恢复中国股市的信心。

  “小非”解禁上市流通时日仍长,猜测其短期、中期态势或为理论臆想,但其若呈以下状态则不失为我们广大投资者心仪的理论模型:“小非”充满着憧憬地克制着,几近静默;国有控股股票迭动不已。因为“小非们”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有信心,对自己做东的公司未来充溢着信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