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17:1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方泉 在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中,我们看到的场景除了荒漠,便是雪原,甚至还有人被沙地吞没如陷泥沼的情节。应该说,这样的环境与其残酷的故事相得益彰,甚至恶劣的环境更加渲染了故事的残酷性。但可可西里的环境真的如此恶劣吗?
据《中国国家地理》专文介绍,可可西里固然有大片的荒漠,但更多的是湿地和湖泊。从其本身荒漠与湿地比例和与其他省地比较来看,可可西里不但不是荒漠,而且是中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这里仅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70多个,湖泊率高达7.5%,接近世界上湖泊率最高的“千湖之国”芬兰,比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要高出许多。 可可西里处在西部的青海省。长期以来,一提起西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千里荒漠,万里戈壁,媒体也多是这样渲染。几本专业的地理杂志由于其本身的传播弱势当然扭转不了人们的习惯看法,《中国国家地理》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怎能敌得过在西方拿了电影大奖的《可可西里》?人们又大多没去过可可西里,或者恰恰因为间接获悉的恶劣印象也无意去可可西里。于是,可可西里客观真实的面貌只能接受人们的扭曲、颠倒,还有为了功利目的而无视客观真实的陆川们。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判断一件事物能不能做到同时充分了解正反两面的客观事实?已经加进主观功利的结论该不该重新反思? 由此,我们判断证券市场,在草率得出结论前是否同时充分研究了利好或利空的客观因素?我们在说它再也没有希望时是否首先是受了4年熊市哀鸿遍野的渲染的影响?四年熊市的哀鸿遍野是一种事实,甚至是主要的事实,但导致哀鸿遍野的因素是不是正在转变?促成它欣欣向荣的因素是不是在累积?反过来讲,证券市场刚刚走出一段好风景,我们说它就要波澜壮阔是否也只是看到和夸大了客观因素的一个方面?好了伤疤忘了疼以致盲目乐观? 证券市场的收益和风险无非是来自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把握和权衡。已经确定的利好或利空的因素到底产生作用的比重有多大?利好或利空因素在什么条件下会转换?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如此复杂;而排除主观功利的干扰又是更困难。经济学的所有原理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前提之下,即人们是理性的。而事实上人们许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人们买了股票,主观功利作用会诱导他更信利好的客观因素;反之则更信利空的客观因素。超越主观功利非理性的作用,谁做得到? 可可西里肯定会被长期误识下去,而我们参与证券市场,也肯定会走不少的弯路。但扭转人们对证券市场的认识要比扭转人们对可可西里的认识要容易得多,因为证券市场毕竟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经常会感知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努力去做的,是让教训转成经验,使未来少走弯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