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牛来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02:3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半年线突破可望成为"凤尾行情"前奏 近日,股评“黑嘴”被上了“紧箍咒”的政策让证券咨询公司屏住了呼吸,有人甚至放言要“退出这个市场”,但是,“小心翼翼”的大盘似乎并未因此低迷,相反,股市温和走高,稳步推进,至12月14日,已基本站稳在半年线上方。而市场上“喊牛”的嗓门又重新亮了起来。牛市是中国投资人心中的伤痛,谁都忍不住要想,但谁都不敢去
然而,跟“狼来了”的故事类似,“牛来了”喊多了能否导致“牛真的来了”的事实呢?比如本次对半年线的“突破”,它能否真的成为一轮“凤尾”行情的开始呢?这是每个有准备的头脑必须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牛市行情总是有“牛”的基础的。以前总说是宏观经济,是上市公司质量,但当宏观经济高歌猛进的时候,“晴雨表”完全失灵。人们意识到,我们股市的制度有结构性缺陷,我们的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让人恭维,这才是中国股市的病根。天相投资董事长林亿相曾公开表示,中国股市只是中国改革的晴雨表,而前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卸任前曾在内部会议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糟糕,和“只能进不能退” 的体制深表忧虑。较为深刻的认识再加上4年多低迷市道形成的舆论和现实重压,最终导致了今年4月29日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 如今,回首今年这仿佛“一地鸡毛”般的股改历程,我们看到,“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表述虽然从一开始便毁誉参半,但中央政府的决心一直没有任何动摇。许多人至今还没有意识到,表面看股改改的只是股市制度,但实质上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路径上的一次根本抉择,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箭已发,或断箭落地,或中的成功,回头却已不可能。 股改初期,由“6·8行情”和人民币升值所构成的转折,让人们焕发了对“股改行情”的想象,孙成钢等知名市场分析人士纷纷发表“大牛市”断言。而在其后或缓或急地向1200点冲击的过程中,“大盘蓝筹股搭台+G股唱戏+重组股出彩”似乎成了当时分析师眼里最好的行情模式。然而,其后“神秘资金”在大盘股上的撤退,以及国资委在对价问题上的谨慎,让市场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复杂。证监会一位官员曾向记者表示,别看中国股市现在才那么小小一块,实际上它牵动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各种神经,而所谓“股改行情”也绝非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是一场革命”,他说。此后事态的发展印证了他的观点。人们看到,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武钢权证和权证创设制度接二连三地推出,股指期货甚至股票期货都被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挂到了嘴边。很显然,在所谓“股改行情”之外,监管层正在对中国股市动前所未有的大手术。“创新”在沉默了多年之后,终于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旋律之一。有人认为,这仅仅是股改对价问题的“顺车”,但是,更多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WTO承诺的金融开放日期近在咫尺,不把中国证券市场的“五脏六腑”“创新”完成,不给中国机构投资者留出“练兵”时间,中国股市的未来便很可能陷入毫无防范状态下被“群狼”围剿的窘境。 “盈利模式的单一让我们盼了多年合规的创新,但是它没有来,现在券商命运待决,我们才盼来了这一天,”中科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程文卫感慨道。但感慨的绝不仅仅是程文卫,即便是日子好过一点的基金经理们,也把自己过去“抱团取暖”的策略归结于没有创新和无法套保。有人指出,在国资委对股改问题上的态度趋于积极之后,股市创新意识的加强会给股市带来真正的生机。甚至,不少期货公司也为券商创设权证的举动所鼓舞,因为在他们看来,此举让期货公司看到了摆脱交易所“霸权”,自主创新金融衍生品的希望。 有创新才有活力,有创新才能成熟,一个成熟而有活力的股市才可能有牛市。这可能是近期监管层达成的共识。或许,这还只是笔者的“狂想”。但是,监管层对当前股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报曾以《股改“新十六字方针”呼之欲出》做过报道,认为“敦促地方、适度提速、稳定市场、引导预期”已成为近期监管工作指导的“新十六字”方针。而在那时,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发表的,正是旨在“烘热”股改行情的“火锅论”。笔者在当时便作出积极判断,并在本报发表了《巅峰对决,中国股市变盘有望》的评论文章。“变盘”当然不会一蹴而就,而在作出判断之后,我们便不能只从积极的方面来“自作多情”地盼着变盘。冷静是一个观察员和投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动辄“激奋”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便难免误判形势。 可喜的是,此后,证监会不仅对证券咨询痛下重手,既打击了“黑嘴”的投机,又为咨询业的发展预留了空间,而且,在夯实上市公司基石、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规范证券咨询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出之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础。一方面是股市的小幅升温,一方面是政策面的积极鼓励,更兼有制度基础“实现突破”的官方断言,此时,也便难怪市场上“喊牛”的言论又“暴涨”了起来。而事实上,早在股市牛市到来之前,各色各样的牛股已经在中国股市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如果说,G股和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股的走强表明的是股改的成果和管理层“护盘”的决心,那么,资源股、科技股和中国铝业等并购类个股的走强,则表明了市场增量资金入市的踊跃。在此,政府倡导的“创新精神”和“循环经济”无疑将是中国股市日渐走强的突破口所在。 吸纳总是无声的,量能的放大也有过程。谁都知道,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缺的只是信心。据市场人士匡算,目前“盘踞”在中国股市外围,对股市虎视眈眈的资金至少有3000亿之多,而一直看好中国股市的QFII在用完了几乎全部额度之后,还在不断地向证监会提出扩大额度的申请。据悉,60亿美元的QFII新增额度审批工作已在9月份启动。目前已获批的32家QFII中,已有29家机构获得了投资额度,额度总计达54.95亿美元。“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QFII对股市的看好和选股抉择虽然不至于成为我国投资者的“投资宝典”,但其启示性意义仍是不容忽视的:QFII不怕所谓“全流通”,我们为何畏之如虎?QFII及其盟友们争抢建行股票,我们为何对新股发行望而生畏?莫非要把真正的蓝筹股都“赶”到国外IPO,只为我们自己留下“小盘创业股”?莫非要等到股改完成,中国股市涨到3000点以上,境内投资者才能看到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 “新十六字方针”正在落实,政策面的态度是坚决而明确的;屠光绍的“火锅论”和尚福林的“突破论”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可以说,股改总攻和行情转折的号角已经同时吹响,只要监管层统一思想,动作一致,那么,我们相信,“创新”旗帜下的制度变革必将带来一场深远的行情革命。 当鸡年走到“凤尾”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地认为,看空便意味着失去机会,股市“起飞”的一天不会远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