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有价沟通无价 由清华同方试错想到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1:12 证券时报 | ||||||||
刘锐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已迈入一个新阶段。在首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中国证监会昨日又推出了42家第二批改革试点公司。引人注目的是,第二批试点工作一改首批先拿方案再来回协商的定式,而普遍采取先沟通后定方案的新模式。沟通制度在第二批试点中的全面普及,充分体现了对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尊重,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方案一次通过的成
第一批试点方案从总体上来讲是令人满意的,4家试点公司通过了3家,不仅仅是成功率很高,而且投票比率大大高出市场预料。唯一闯关受阻的清华同方带来的教训就是沟通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这也正是第二批试点工作所大力提倡并上升到制度高度的一大亮点。 沟通谁都会讲,但好说不好做,要想彻底赢得流通股股东的“心”,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如何与流通股股东有效沟通,让42个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早日通过,成了第二批公司目前首要关心的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不是施予,而是在既定规则下的平等博弈。任凭你是国字头的垄断企业也好,还是身背中国第一高校名企光环也罢,这些都不能构成非流通股股东在沟通中非常“牛气”的理由。对流通股股东来说,他们对方案的赞成与否完全是看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在没有充分协商沟通的情形下,非流通股股东试图凭自己的“一家之言”,仅拿出一个方案就想“一锤定音”,未免低估了中小投资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方案最后被否掉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次42家试点公司中,也不乏国内一些响当当的名企,如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如何在沟通过程中放下架子,多多听取广大流通股股东的意见,保持“亲民”形象,对于最后方案的通过与否,非常关键。 要做到充分的沟通,还要兼听各类流通股股东的意见。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相对庞大,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奉行“抓大放小”的试点公司不在少数,在这种思路下,机构投资者成了上市公司要“捕获”的主要对象,而持股数量较小的中小投资者往往被忽视。但在一场须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2/3的票数方可通过的情况下,每一位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权都非常重要。稍一疏忽,方案都可能被否。清华同方的最终表决结果显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过关,公司高管也以为方案通过基本没多大问题,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中小流通股股东环节。本次试点的42家公司中,流通股股东户数相当分散的不在少数,意见很难统一,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做大量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良好的沟通,还意味着多种推介方式的综合协调运用,都要到位,不可偏废。即使在前几大流通股股东都“搞定”的前提下,现场投票又过关也并不意味着方案最后能通过。在同方的投票结果中,有接近94%的现场流通股股东投了赞成票;但还是网络投票逆转了局势,让清华同方功亏一篑。现在以中小投资者为对象的网上交流活动中,一些投资者的提问非常专业,有的还非常尖锐,部分上市公司对类似问题解答得含含糊糊,这当然不能取信这部分投资者,失去他们的选票也就在情理之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据说清华同方的第一次“试错”花了近千万,如果这巨额花费能唤来新试点公司沟通意识的大幅提升,能唤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成功率的提高,则花得也不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