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T+0的幸福时光 那是一段光辉岁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16:35 《资本市场》 | ||||||||
《资本市场》记者:刘鹏 “两会”召开,万众瞩目。今年不同的是,证券市场的话题已从一个专业话题上升为大众话题,政协常委王光远的《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若干建议》提案中,再次涉及到充满争议的恢复“T+0”交易制度,这自然会勾起许多老资格的市场人士对“T+0”那段美妙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199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取消涨跌幅限制后实行了“T+0”交易规则。次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实施“T+0”。这是一种相对自由的股票交易制度,即投资者可以一天之内反复买卖和操作股票。只要有看对眼的股票,想买就买,想卖便卖,多么随心所欲的幸福。 那时候,交易大厅的盛况非同寻常,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由于不限制当日的交易次数,因而无论行情好坏,都不能影响到股民一路飙红的下单热情,每日里在市场几进几出,个别股票一天内的换手率甚至可以超过100%。 证券公司的柜台上永远被股民挤得水泄不通,股民们不分男女老青,在每天4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神经总是绷得很紧:看行情,沽价位,填委托单等等。若有了好行情,大家争相交易,真的验证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股价分秒间变化,手脚略慢,赚钱机会错过不说,还要倒贴好几块钱的委托费用。 对证券从业者来说,那更是一段“光辉岁月”。 由于交易量大,换单频繁,在股民眼里,能结识几个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可真是一件荣耀的事。因为那不仅意味着委托填单可以享受不排队的特级待遇,更难得的是常能得到面传亲授的所谓“内幕消息”,可以在朋友间吹嘘,非常添面子的事。当时证券公司的一线柜台员工潇洒到连午饭都不用自己买,总有热情的股民买好送过来,经常是柜台里为数有限的几个员工中午时候要面对十几份甚至数十份午饭,蔚为壮观。 不过在大起大落、风险重重的股票市场上,这种小自由主义风潮没能一直持续下去,“T+0”的道路走的迂回曲折,反反复复。1995年,基于防范股市风险的考虑,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回转交易方式改回了“T+1”交收制度,并从那时一直沿用至今。 “T+0”被明文取缔,成了老股民的记忆,只留回味。 不可否认,当时施行的“T+0”交易制度充分活跃了市场,也带给券商不错的回报。通过“T+0”交易,投资者买进股票的当日就可以卖出,交易量就非常可观,并以此拉动券商的佣金收入水涨船高。 “T+0”交易制度的盛行,在本质上降低了小资金的市场风险,而对大机构来说,却不是理想的交易方式。因为越大的投资者,越希望加长锁定资金的周期,这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兵法。有股民这样评价,“T+0”是中小投资者对抗主力操纵股价的唯一手段。讲得含蓄些,“T+0”的主要功效是能够使投资者纠错,即操作之后发现行情有所变化,可以及时改正。庄家手上有大量股票,操纵股价是又拉又打,玩的就是“T+0”,股民一旦上当想要跑则要等到第二天,股价可能已下跌,股民被套了。所以“T+0”最大受益者是散户而不是超级机构。 如今,在废弃“T+0”的交易后,许多股票市场上摸爬滚打数年的“职业散户”几乎都养成了只在下午2点后才操作股票的习惯,安稳地买了股票开始等待,今日的涨跌与己无关,尽管这样的等待很不甘心,却也无奈。人工接单委托也被如今先进的“人机对话”自助交易方式所替代。股民们再也不用挤在柜台上耗费时间和金钱了,交易大厅失去了曾经的喧嚣,低迷的人气后是低迷的行情。 应该说,这样的不甘心也不无道理,即使从国际上看,股票的交收制度也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现在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T+0”的交易方式,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主要市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仍沿用“T+0”及无涨跌停板的制度。可是香港市场平均市盈率却比数年大跌后的沪深两市还要低,这应该能从另一个角度排除“T+0”制度与过度投机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的情况下,交易制度本身并不能加大或者减小市场的投机性。几年来证券市场司空见惯的控盘庄股、股价风险、上市公司造假等弊端,与交易制度设定为 “T+0”或“T+1”并无关联,由此产生的风险甚至远小于一个庄股所带来的风险。要抑制过度投机,对交易制度进行细化改革很必要,但并不是从根本上控制市场风险的措施。恢复“T+0”或者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船小好调头毕竟是中小投资者的优势,也是主力庄家无法比拟的。 股票市场在经过多年逐渐规范发展,游戏规则已经日趋完善,法制法规也在逐渐健全,违法违规的代价会更加沉重,老百姓要的只是一个逐渐规范的交易机制,这与采取什么样的交易制度并无多大关联。再说得宏伟些,所谓的和国际接轨应该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