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妙文 > 巴菲特的故事(连载中) > 正文
 

假如巴菲特进入中国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 16:13 证券时报

  □余运彪

  巴菲特旗下公司公布了过去一年的财年报告,号称价值投资鼻祖的巴老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坦陈,公司手握430亿美元的现金,但苦于寻觅不到合乎要求的投资对象。难道他看不到中国因素吗?他在香港股市买入了中石油的股票,至今仍然持有。巴菲特的视野绝对是世界性全球化的。

  假如巴菲特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那么投资对象绝对应该符合他的标准。巴菲特对于投资对象的要求也不复杂,就是简单透明,有可预见的赢利前景及可控制的风险。达不到标准则宁可放弃。中国的证券市场需要和呼唤价值投资,那么中国证券市场在巴老眼里达标了吗?

  首先,透明度。曾经有人问过巴老,为什么不投资中国市场呢?巴老回答说看不懂。中国的证券市场不仅巴老看不懂,就连中国人自己,又有几个看懂了?不断地试错,错了还要试;假信息漫天飞,破烂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监守自盗的上市公司一揪一大串;等等。政策不透明,监管不透明,上市公司不透明,信息公告不透明,等等。违法成本微乎其微。就仅此一条,巴老手中的美金就不可能砸向中国。在香港股市试水,大概是由于现金实在太多而拔一毛探探路,且香港市场透明度较高。

  第二,可预见的赢利前景。中国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铁公鸡,靠股利使资产增值的可能性太小了。收购吗?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怀疑论者,既得利益者等等,都使兼并充满太多变数,枉谈赢利前景了。拿出去的银子能否冒几下泡泡都成为问题,巴老的信心从何而来?

  第三,可控制的风险。不透明,缺少赢利前景,这些因素本身就是风险,也是自身非可控的。其它的诸如政策风险,外汇管制风险,文化隔阂,经营管理的差距,以及其它主客观因素所产生的风险,都是巴老和他手下的团队所独自可以面对和控制的。所以,巴老手中的现金除了闲置,还真是个问题。

  假设连巴菲特都大胆地进入了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肯定成为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了。中国的QFII制度,如果能吸引“股神”巴菲特青睐,那么QFII制度设计就是成功的,因为QFII制度的本意就是要吸引投资理念的国际资金规范地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排斥投机性质的国际游资。虽然QFII制度并非是为了巴菲特量身订做的,但是,以巴老的影响力和作用,中国证券市场一定会变得活力无限。看看香港股市在巴老购买中石油之后的表现即可窥其一斑了。证券市场国际化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中国的证券市场中闪现巴菲特的身影,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巴菲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