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回落虚像:通缩不会在今年来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 1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振华 北京报道 通货紧缩伪命题 中国经济将要面临通货紧缩了吗?
如果是在2004年提出这个问题,多半会被人嗤之以鼻。然而,新年伊始,有人已开始相信,在2005年,通货紧缩将是一个有可能被应验的预言。 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CPI(消费物价指数)数据,数据显示,CPI增速回落至1.9%的水平。而通常具有预示作用的另一个物价指标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回落至5.8%,配合了CPI的走势。 若从2004年往月数据看,称这两项指标发生了大幅逆转,似乎不为过。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仅仅看1月份的物价水平,就预测中国可能面临通货紧缩的命运,太过简单和草率。 “短期的物价走势根本不能代表全年的水平,尤其是元月份的数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说。元月份的特殊性在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指标基本为同比水平,但基期的数字存在巨大差异。2004年元月23日是农历的春节,但2005年的春节却跳到了2月7日。 “工业生产受到春季假期的影响尤其巨大,”牛犁说,“实际上,考察工业增加值,如果扣除了春节影响,根本无法作为比较的参考。” 而消费物价指数即CPI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高盛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断言,“从2002年开始的经济增长周期,已经使中国经济完全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对此,牛犁亦表示认同,他认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戛然而止,突然掉入紧缩的边缘。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看法似乎悲观一些。他认为,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是必然的,如果今年通货膨胀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话。 “如果投资仍然受到鼓励,包括钢铁、化工等在内的行业的乱投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产生过剩的生产力,将致下游竞争日益严重。而银行又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恐将产生大量的坏账。”谢国忠说,“(中国)将会出现通货紧缩,但这不会发生在今年。” 不管如何计算,1月份的CPI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物价还是在继续四个月以来向下走的趋势。“(这一趋势)未来是否还会持续下去,目前还很难保证。”牛犁认为。 支撑物价的力量 考察1月份CPI数字的构成,粮食上涨因素仍然占到了相当的比重。食品价格总的上涨幅度为4.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4.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9.3%,鲜蛋价格上涨10.5%。 同时,能源、原材料上涨之后的影响即将表现出来。去年的后几个月,PPI出现大幅上涨,其对消费物价影响的滞后期大约为半年,这在今年上半年将有所表现。 在劳动力市场,春节伊始,工资水平就开始高开上跳。“民工荒不仅在广东、上海发生,在北京等多数地区也出现。”梁红说,“这推升了劳动市场价格。”农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业生产的走旺,产生了内在的驱动力,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在中国多年来几乎从未发生过的工资推动性成本上升,开始逐步显现。 “劳动力价格提升,以及从未停止的土地价格上涨,根本不支持目前中国经济走向通货紧缩的局面。”梁红认为。 中国的外需即出口的增长也同样不支持通货紧缩的结论。 “全球经济的表现比预想要好,”梁红说,“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的经济表现要好于去年。”目前,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了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持续下跌,这增强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能力。过去一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增速超过了40%,未来一年看不出人民币有任何升值的动向,这一出口增长将维持下去。 而美国经济似乎并未出现疲软,中国对美国出口也找不出不维持高速增长的理由。“当然,2005年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将成为新的亮点。”梁红说。由于美元的贬值,韩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累计提升了14%,而其他亚洲货币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升值。且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经济正在进一步好转,这足以支持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 “另外要看到的是,国内需求虽没有出现非常旺盛的局面,且竞争性的消费品价格继续下降,但属于国家定价的产品的价格都在往上冲。”社科院宏观经济室主任袁钢明说。他认为,这足以填补其他价格的下降空间,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货币政策的争议 与上述共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目前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许多经济学家存在颇多争议。 由于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控制,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息息相关,因此,对于银行信贷的调控关系到对投资调控的成败。但目前,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发布1月份的投资增长数据。 梁红说,15%的货币供应量看起来是个合理的目标,虽然相较去年收缩较大,但企业资金来源并不会太紧张,对投资的打击也不会太大。 “可以看到,过去两年,公司的盈利大幅上升,投资中自筹资金的比例上升很大,这也可以支撑投资的增长。”梁红说,她甚至反对信贷收紧后,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体系外的贷款的说法。她认为,2004年公司盈利增长了36%,信贷收紧后企业动用了自有资金。“出口盈余也提供了很大资金支持,达到300亿美元,企业手中有钱。” 但袁钢明说,货币供应量收缩到15%,幅度过大。“收缩的时间过长,紧缩的力度过于厉害,可能会使企业短期资金出现断裂。” 目前投资品的价格开始全面下滑,“这是比投资增长速度回落更强烈的信号,说明投资需求减弱了。” 袁钢明担心,这极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最好的方式是,略微放松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只要不出现通胀,可以利用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需求,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 牛犁亦称,M2处于17%的增长幅度可能会适应迅速增长的经济需求,“即便考虑外汇占款的冲击,目前的货币政策也还谈不上稳健,只能是偏紧。” 不过在谢国忠看来,这些问题似乎并不重要,今年2.6万亿信贷规模比去年2.2万亿已经多了不少。“即便是缺少资金,制度外的贷款也能迅速补上去。”他说。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样的货币政策将会促使物价进一步回落,对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需要进一步下调。对此,国家发改委此前的预计是4%,国家信息中心的预计是3.5%,而高盛的预计保守一些,为2.6%。 危险的因素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摆脱了通胀压力,而通缩预言难以站住脚,但房地产价格的危险因素仍未消除,这将左右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及能否健康发展。 “央行正处于一个麻烦的境况中,低利率的政策遏制不住资金向房地产市场的回流。”梁红说。 当然,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房地产按揭贷款征收更高的利率,另外,还可以通过限制期房转让等手段防止炒高房价。“但在房地产领域,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正在形成,对房贷加息非常难。”袁钢明说,“央行甚至显得势单力孤。” 央行在去年10月份加息之后,储蓄存款出现了短暂回流。“但你现在又看到,元月份,储蓄增幅大幅下降3%,最终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袁说。原因在于,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循环效应,使房地产投资成为最合算的买卖。同时,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在多种因素的博弈下,几乎不复存在。 同时,来自海外的资金正在炒高一些城市的房价。梁红说,一些购房者可以很容易从香港拿到低利率的信贷资金,购买包括上海等城市的房屋。这一利率可以低至3%,并不受中资银行利率水平的限制。 “另外,拥有外籍护照或者就职于外资公司的人,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外资银行及其设在国内的分支机构,拿到国外贷款炒卖房屋,这也弱化了央行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控制。”袁钢明说。 但谢国忠认为,最大的危险尚不在此,“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走强的根本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回扣正成为财富转移的重要渠道。” 这部分财富被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食,而银行则被挟持于其中,“成为风险的担保者,这个问题非常难以解决”。谢国忠称,中国宏观调控关键在于要从反腐败着手,否则难以遏制银行坏账的最终产生,也难以使中国经济走出循环怪圈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