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披露年报的1173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同比降幅近22%,而1996年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家数为595家,平均每股收益为0.294元。五年里上市公司数量扩容接近一倍,业绩却缩水了一半还多。2001年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较2000年同期下降两成,这是继1998年以后出现的最大跌幅。
再看盈亏情况的统计,截至2002年4月25日,沪深两市预亏和已公布亏损的上市公司
已经达到了158家,比去年的103家增长了53.4%。亏损的上市公司比重达到了13.1%,而2000年亏损的103家公司,在2001年实现扭亏的有64家,占2000年度亏损公司的64%。而这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新面孔明显增多。
为什么上市公司业绩会出现如此大的下没幅度呢?
不可否认,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业绩数据出现下滑,但这样的业绩无疑更接近真实情况。从这个角度而言,上市公司2001年业绩更能促使投资者正确地判断公司价值,其可信度应该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个国家证券市场运行的基础,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前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曾经指出:“从历次全球性股灾来看,所有教训中的重要一条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如果基础不牢,证券市场早晚要出事,这是各国的教训,证券市场的信誉靠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规范和优质。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出现问题,已告诉我们,应该尽快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股市中,不顾上市公司的质量,一味地炒高股价、炒高指数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报刊甚至称,中国股市全球涨幅第一,不仅超过了美国,而且超过了欧洲、亚洲的各个股市。
这种炒热股指的现象,不禁使人想起90年代初由海南兴起的房地产热,“热”的结果是留下了一批烂尾楼。那么热炒股市留下了什么呢?自1998年以来,100多家上市公司交来巨亏的答卷,留下了一长串ST、PT公司。
从股票市场创立的初衷来说,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与改制。上市公司业绩一路下滑,使得管理层坐不住了,必须推出一系列的“利好”,希望把指数炒上去,把股价炒上去。怎样才能把股市炒热?这里不妨回顾一下当年管理层发动5.19行情的经过。
1998年,在境内筹资比1997年减少了484亿元的情况下,证监会对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1999年初,酝酿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这个文件里提出了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6条主要建议。这一信息向外透露后,由此引发了著名的5.19行情。也就是通常说的搞活市场六项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发动行情是为了给国有企业筹资,从1999年到2000年新股发行与上市的总量在快速增长,可以说股市的筹资功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了,但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1994年沪市的最高点是1051点,1999年的最低点是1049点,到2000年12月最高点达到2125点,指数翻了倍,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出现了滑坡。以沪市为例:平均每股利润1994年是0.35元,1995年0.27元,1996年0.29元,1997年0.248元,1998年0.185元,1999年0.21元,扣除四项计提为0.177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是负增长。自1996年沪深股市出现了亏损公司之后,1998年至今已经达到100多家,占上市公司数量的10%左右。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背道而驰,特别是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是8%,而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是-16%。无奈,人们只能把上市公司比喻成“扶不起的阿斗”。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业绩既没有起到排头兵的作用,也不符合经济形势的内在要求,因此自1999年以来宣传的的“恢复性行情”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股市的行情不是靠上市公司业绩的推动,而是靠政策、靠资金。有的经济学家把5.19以来的股市称为“资金推动型的牛市”,认为“这个大牛市,主要是管理层推出的政策在起作用,所以它是政策导向型牛市,而不是经济上涨型牛市。”
通过股票市场给国有企业融资,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国有企业又不能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国有企业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回丧失。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所碰到的困难,给了我们既确切又强烈的信号。有些公司在上市前,只想到发股票向投资人筹钱,而很少考虑对股东的诚信责任。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改变股市“三高一低”的现象,应该提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高度来认识,因为我们股市“政策型”、“资金推动型”的行情,已经使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淡化了“上市公司业绩是股市生命线”的根本观念,市场的过度投机又造成了一种活跃的表象。但是客观经济规律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上市公司基础不牢早晚要出事”。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连载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