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戏说股市 > 《竞争力》2005 > 正文
 

见不得光的股市枭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4:16 《竞争力》

  [文] 陈萌 万山

  “从外表看,他绝对不像一个资本运作高手,更谈不上是一个并购大腕。”一位IT业名人是这样评价一位资本大鳄的:“他本应坐奔驰,西服笔挺,前呼后拥,出席盛会华典。但实际上,他深入简出,极度不修边幅,以一件不知多久未洗的T恤遮体,指甲里常满污垢。他没有应酬,没有社交,喜欢坐在屋里静静的发呆。

  这位IT业名人所谈之人被誉为“股市枭雄”。尽管他很少抛头露面,但他在资本市场声名赫赫,这圈里无人不晓。因为他是著名的“五大系”之一的掌门人。

  这位IT业名人在本行业出道时,那位“股市枭雄”刚初涉IT业,曾多次请教指点迷津。时至今日,虽然这位IT名人已是一家著名的IT上市公司的二号人物,但那位“股市枭雄”已拥有五六家上市公司,只是不如IT名人明面上活得风风光光。

  说起那位“股市枭雄”的发迹史着实让IT名人郁闷:“我认为他早该折了,一不留神却玩大了。”

  上演空城计,首单100万

  说起“股市枭雄”的第一桶金,“他是蒙跨国公司的。” IT名人说:“他说认识中国某一行业的高层主管,可以拿到这个行业的大订单,愣跟人砍折扣。”

  其实,“股市枭雄”根本没有特殊关系,更没有什么大订单,但他居然谈成了。“第一单就100万,”IT名人深知内情“不是人民币,是USD,美元呀!”

  “股市枭雄”拿到了10个百分点的优惠,转手就把100万美元的货撒到渠道里,他给分销商让出两三个百分点,货一抢而光。大客户订单的谎言一下美丽了。

  冲了渠道,冲了市场,搅乱市场秩序。那家跨国公司主管分销人员自然告状,但到中国区的一位高层那儿被挡住了。其实,那位高层主管同样对这笔“大订单”将信将疑,但他要短期促销的业绩。但跨国公司对分销商们的折扣是无法逾越的,死规定根本不考虑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所以那位高层主管宁愿相信“大订单”是真的,以“大订单”的折扣把货撒到市场,当然货走得快。销售业绩上去了,又明面上没突破给分销商折扣,上面查下来就推到“大订单”身上。

  首战告捷,“股市枭雄”撕开了跨国公司的一道黄金口子。他善于总结,把一次侥幸成功中的“侥幸成分”去掉,他摸透了跨国公司中国区那帮人的心理,从中发现了一种必然。

  他与那家跨国公司做了不止一单,总能找到“帮人家促销需要”。IT名人说:“我知道他帮那家公司卖了多少机器,够他最初当幌子的那个行业人手一台,包括站岗的。”

  “股市枭雄”也不止做一家跨国公司的业务。大公司的通病是一样的,所以就有了同样的缝隙,同样地需要“如法炮制的促销”。

  “做多了,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IT名人说:“但他能在这个圈里混下去,能以同样手段如鱼得水,全凭一个信誉,他从不拖欠供货商的货款,也从不短分销商的货,哪怕借货。到点就给,如数的给。”

  其实,这个套路并非这位“股市枭雄”的首创,浙江温州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晚期就娴熟此技,只是做的商品不同而已。另一个不同的是,温州人做熟了路、赚了钱,就成立个公司做起正规代理。但这位“股市枭雄”却消失了。

  悄悄玩金融

  消失了2年后,“股市枭雄”又出现在IT面前。原本以为“进去了”又“出来了”,IT名人说:“他一开口吓了我一跳,他改玩金融了。”

  “股市枭雄”发现各家银行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冲销无法收回的贷款坏账,把那些企业的贷款视为“坏账充了”,这里面有大学问。

  此时人脉网络相当庞大的肖建华,通过朋友跟银行内部成员和贷款户们牵上了线,开始打起了银行的主意,为贷款户做坏帐,同时也开始自己贷款,默默无声地品尝着其中的甜头。落点精确,人员接洽,他在金融界与实业界往来行走。

  这位“股市枭雄”早年间在一所著名大学招生办工作,在职期间替不少人物解决了子女上大学的“大事”。他最初那笔“大订单”也绝非没影儿的事儿,他的确为这个行业的一位高官解决了实际难题,只是这位高管手里没大订单。至于是否帮忙做了一些“佐证”,无从可考。要做“枭雄”自有他的高明,据说他帮人家解决入学难题从不收钱,不图一事一报,而是把这份人情存进自己的“人脉存折”,攒着图个大回报。他玩金融,就有不少“故友”帮忙。

  但“股市枭雄”对IT名人确实透露过:“这事太悬,弄不好就掉进去!”

  没过多久,“股市枭雄”就消失了。

  掌舵上市公司

  又是一阵子过后,“股市枭雄”再次出现,他说“自己在玩上市公司”。

  据他本人介绍玩法,瞄准的是西北一带相对落后和信息不太发达的二级城市,选择了一些利用地方性独特资源而兴起的公司作为筹码。这些公司对外开放的程度并不高,信息稍为闭塞,但资产状况与营收状况都比较良好。

  “股市枭雄”所要做的就是收购这些良种公司,制造出一些新的包装概念和包装方式,借以把公司业绩提升,在二级市场上大做手脚。

  这种致富模版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在整个股市运作流程中,“股市枭雄”一方面扮演着控股股东的角色,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中获利;一方面又是控市股东,在二级市场的运作中不断地套利。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中,他施展得极为自如。几年下来,肖建华已经控股参股了近10家公司和6家金融机构,成为了证券市场的“名符其实的老大”之一。

  在中国股市最火爆的那几年,“股市枭雄”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中小股民的眼球:这是“老大”的庄,跟吧!

  不止IT名人,很多人都认为“股市枭雄”一定会玩爆,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给自己身上背负的重型炸弹加磅。只要爆炸足以粉身碎骨。果不其然,在中国股市由牛转熊的近几年里,“股市枭雄”不仅没了声息,也没了动作,不少人就等着听那一声“响”。

  但是,人们再一次地低估了他。当股市再一次关注到他,发现他已悄悄地抛掉了一些烂壳,又在一些壳里通过置换注入一些好资产,将这些上市公司做成了业绩非常出色的好公司。

  仅举一例,“股市枭雄”曾在2000年收购一家沪市公司,调整主业之后净利润在收购当年增长200%,随后又下滑到收购前的水平。2002年收购一个财务极稳健的优质资产,主业再度变化使上市公司做实。

  “股市枭雄”真能由虚转实吗?做实业的人真不愿接受这个“发得不清不楚却发得一塌糊涂”的事实。IT名人感叹:“我活得比他踏实,被社会承认和尊敬。他呢……”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