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5月27日成立以来,中小企业板已走过十三年。十三年来,中小企业板始终把规范作为发展的前提,坚持稳中求进,以坚实平稳的步伐引领中小企业开拓前进。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公司总股本6,90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4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达9.8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市值的18.96%,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增长至2017年5月20日的10853点,见证了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板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逐年稳步上升,比例从2004年6月25日的22.59%上升至2017年5月20日的45.90%,机构家数达到3.97万家,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

  中小企业代表了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十三年精耕细作,中小企业板培养出一批行业龙头公司,在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支持扶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缩影。中小企业板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沃土,将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固本强基,砥砺前行。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细分冠军主平台涌现

  运行十三年来,中小板企业融资规模逐步扩大,中小板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市场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857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累计融资19781亿元,其中IPO累计融资5,576亿元,累计股权类再融资12854亿元,累计其他类再融资1,449亿元。

  2016年深港通开通,中小企业板深股通标的公司425家,占深股通总标的数量的47.17%,上述标的公司累计成交金额1,016.71亿元,日均成交金额9.78亿元,累计成交数量53.10亿股,日均成交数量0.51亿股,有效促进了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

  十三年以来,中小板企业业绩一直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2004年至2016年,中小企业板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25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从6.51亿元增长至35.26亿元,每年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2%。十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平均净利润从0.4亿元增长至2.64亿元,除2012年同比下滑外,其余年份均同比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17.03%,平均每年有67%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1%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中小企业板公司专注主业发展,80%以上的业绩来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6年平均营业总收入35.26亿元、平均净利润2.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6%和30.32%。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板2016年整体业绩稳中有进,且增速回升,收入、净利润增速均为最近五年新高,反映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活力。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板公司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6年,中小企业板公司合计分红3,156.4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普通投资者。中小企业板共35家企业累计分红额超过累计融资额,其中洋河股份海康威视分红总额过百亿,洋河股份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145亿元,是其融资总额的5.37倍,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近三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5亿元、54亿元、58亿元;海康威视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107亿元,是其融资总额的3.15倍,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近三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7亿元、59亿元、74亿元。

  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小板也不断打造细分冠军主平台。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有制造业公司662家,占比为77.25%,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文体传播、物流服务等行业公司相继上市,中小企业板已经扩张到了16个行业,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国信证券等5家证券公司和宁波银行等3家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为中小企业板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国内快递行业龙头企业顺丰控股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均已在近期通过重组上市登陆中小企业板,苏宁云商也在2017年完成对天天快递70%股权的收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快递物流板块,体现了新业态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123家农林牧渔、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涉农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经过十三年的成长,一批知名企业从中小企业板走了出来,海康威视、比亚迪、苏宁云商、金风科技科大讯飞、洋河股份等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以苏宁云商为例,其于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家电连锁零售,上市当年实现收入91亿元,实现净利润2亿元,上市首日市值规模为30亿元。公司上市13年来,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做优做强,公司2016年实现收入1,486亿元、实现净利润7亿元。2017年5月22日,公司市值规模达987亿元。

  在中小企业板857家上市公司中,109家主导产品(服务)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381家公司位居国内前三名。中小企业板全力服务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是全球专注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成功市场之一。

  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活跃 股权激励注入活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充分发挥对市场经济嗅觉敏锐、反应快速的优势,运用并购重组这一最具市场化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工具,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2011年至2016年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公司数分别为8家、17家、42家、94家、160家、134家,合计交易金额分别为93亿元、143亿元、611亿元、1,295亿元、4,053亿元、4,060亿元。从发展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板重大资产重组自2014年快速增长以来,在持续活跃的基础下,逐渐显现出更加理性、务实的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小企业板累计实施完成重组方案308家次,累计金额达5,379亿元。

  近年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境外并购交易数量、金额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公司披露的境外并购的重组交易27单,合计金额超过1,400亿元。2016年,已披露的境外并购方案涉及交易金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倍,例如海普瑞收购美国SPL、海能达收购德国罗德施瓦茨和英国上市公司赛普乐、天齐锂业收购智利SQM、东方精工收购意大利佛斯伯公司等。上市公司通过境外并购快速获取优势资源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016年,78家公司完成83次重大资产重组,累计金额2,002亿元。这78家公司2016年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7%和223%,明显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1286家次的公司进行了再融资,再融资金额14,30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64%。中小企业板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供给端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以比亚迪为例,其在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2010年底全年营业收入仅48亿元。上市后,公司先后实施三次公司债和一次增发,融资额达219.73亿元,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上市后5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增长至1,034亿元,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如公司产品纯电动出租车e6及纯电动大巴K9,在全世界超过200个城市成功运营,并保持公共交通领域的全球最长行驶纪录。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板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平台,积极引导公司与员工分享共赢,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板中民营公司占比高达86.11%。上市前,由于受到规模、地域、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公司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矛盾。上市后,中小企业板公司抓住契机,迅速推出激励计划,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累计有538家次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激励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等,合计近十万人。天虹商场、海康威视等一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积极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中小企业板完成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4.41亿元和2.65亿元,同比增长26.28%和43.48%,增长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反映出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业绩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康得新为例,从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推出3次股权激励方案,累计向267名核心员工授予股票期权2,276.94万份。在实施股权激励期间,公司业绩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33亿元,实现净利润19.63亿元。2011年度至2016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2.36%,净利润年均增长率为63.85%。

  中小企业板公司也积极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激励普通员工。截至2017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296家公司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其中欧菲光大华股份等公司推出多期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惠及数万名普通员工,使普通员工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助力“一带一路”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扎扎实实做好公司经营的同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扎实推进沿线国家产业布局,努力实现国际化发展。截至2017年5月,中小企业板共有138家公司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业务遍布7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金额822.37亿元,参与形式有项目投资、工程建设、商品服务贸易、设立分支机构等,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技术输出、经贸合作等领域,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21个。

  2016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138家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总收入51.58亿元,同比增长20.08%,平均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43.64%,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的规模和增幅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上述138家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实现的收入合计371.42亿元,占公司同期收入比例为5.37%,实现净利润合计29.0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比例为5.74%。

  以中工国际为例,其主营业务为国际工程总承包,具有丰富的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经验,业务遍布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十个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公司对重点市场进行详细规划和深度开发,落实多个大型项目的合同签约,涵盖交通、能源、石化等多个领域,工程建设相关业务涉及金额已超过400亿元。公司投资开发并参与建设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中已经落地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也是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2016年,公司“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3%,该类业务贡献净利润达4.05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32%。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也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创造就业、分享收益、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贡献力量。截至2016年末,中小企业板公司在职员工总数326万人,2008年至2016年,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由2,795个增加到3,914个,年均增长率4.3%。2016年,中小企业板公司支付职工薪酬等相关支出合计2,968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就业人数和员工薪酬双增长。

  十三年来,中小企业板公司不断强化社会责任,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年来,中小企业板公司累计上缴税收金额为8,271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上缴税收金额从3,292万元增长到20,197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32%。

  中小企业板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环保投入,2011年至2016年,累计环保投入1,07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13%。一批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领域的公司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如将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格林美、利用垃圾发电的富春环保、生产制造风能设备的金风科技、环保工程及服务领域的清新环境等,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做优做强,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