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4日08: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任明杰

  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热潮的回落,除了受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外,很多则是由于在跨境并购的过程中遭遇到风险而折戟沉沙。中国企业除了要理性投资,同时应该加强防范跨境并购过程中的审查、杠杆、汇率等方面的风险。

  审查风险方面,以紫光股份为例,自2015年宣布斥资38亿美元收购知名硬盘厂商西部数据以来,市场各方便对紫光股份的大手笔并购寄予期待。2016年2月,紫光股份公告称,公司收到CFIUS的书面通知,关于公司收购西部数据股份的交易需要履行CFIUS的审查程序。根据《股份认购协议》的相关约定,若未能获得此次交易不需该投资委员会进行审查的决定,双方均有权单方终止股份认购协议。鉴于以上情况,同时基于审慎性考虑,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事实上,审查方面的原因一直是中国企业开展跨境并购的主要阻碍之一。特别是在美国市场,自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受CFIUS审查以来,CFIUS频繁地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中石油、华为、三一重工等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跨境并购因未通过CFIUS的审查先后终止。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市场上终止的案例中,CFIUS审查仍然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紫光股份,金沙江创投拟约33亿美元牵头收购飞利浦旗下Lumileds80.1%股份也折戟于此。

  同时,大规模的融资过程中产生的杠杆风险也需注意。以复星为例,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国际化战略以来,复星在2010年完成首笔交易,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完成了两起跨境收购。随后在2014年和2015年高歌猛进,分别完成了14起和17起跨境并购案,总支出高达100多亿美元。不过,进入2016年之后,复星放缓了跨境并购的脚步,2016年上半年更是终止了两项跨境并购计划。拖慢复星跨境并购步伐的正是其不断上升的负债率。近年来,复星国际的整体财务杠杆(总资产/所有者权益)随着跨境并购的推进而大幅提升。Wind数据显示,该指标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2-3倍间徘徊,但2014年跃升至4.29倍,2015年为4.13倍。

  同时,在跨境并购的融资过程中,汇率、利率,甚至税率风险要充分考虑。摩根大通亚太区并购部联席主管顾宏地表示,如果并购资金来源于境外,因为收入和负债都是美元,不存在币种错配风险;如果在境内进行人民币融资,实际支付的是外币,此时就需要考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不少企业对汇率风险没有足够重视。从海外的情况看,大部分较成熟的企业都将其纳入整体收购成本进行计算,对冲和锁定汇率风险对于跨境并购很重要。

  另外,全球经济周期的风险同样应该密切注意,特别是在国外矿产资源的跨境并购过程中。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以洲际油气(600759,股吧)、洛阳钼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外矿产资源抄底浪潮。不过,中国企业在上一轮抄底国际大宗商品过程中的失败仍然记忆犹新。以铁矿投资为例,港股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投资中澳铁矿项目,至今仍让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中澳铁矿项目开工于2006年,计划投资42亿美元,于2009年建成投产。但项目开工后,投资一路水涨船高,几度陷于停顿,直到2013年年底才首次将铁精矿粉装船出口,比原计划晚了4年,且超支了80亿美元。

责任编辑:金黄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