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6日21:0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5月6日消息,今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乐视网将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购买乐视影业100%股权,股份和现金支付的比例分别为69.60%和30.40%。本次交易完成后,乐视影业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公告,乐视影业资产的交易价格初步确定为98亿,乐视网将向乐视控股等44名股东支付对价,其中,张艺谋、郭敬明、孙红雷、孙俪、黄晓明、李小璐6位明星现身其中。

  除此之外,乐视公布关联交易预案,将向不超过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本次募集配套资金在扣除相关中介机构费用后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标的公司投拍电影和生态自制剧、标的公司IP(原创版权资源)库建设项目。

  至此,这宗2014年乐视就承诺的重组终于落下关键一子。然而,乐视从宣布重组到预案出炉,一而再、再而三“难产”,原因何在?乐视影业原创项目不佳、市场份额下滑,却估值倍升,近百亿是否高估,或为该重组案蒙上一层灰色。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能否“双赢”成市场关注焦点。

  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一再“难产“ 或为更高估值

  2014年12月6日,乐视网发布一则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承诺,拟在未来一年内的合适时机,以合理方式,启动将关联方乐视影业的投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于此,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大幕掀开。

  然而接下来的一年,再无关于此重组案的下一步进展,业内甚至出现“贾乐亭为摆脱乐视股价低谷,‘利好’未必兑现”的质疑。

  就在即将一年期满之际,2015年12月5日,乐视网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宣布正式启动“乐视影业”注入事项并承诺在30个自然日内(即2016年1月5日前)披露方案。

  2015年12月30日,乐视网发布公告将复盘时间从2016年1月5日推迟到1月31日。理由是“本次重在资产重组事项的相关准备工作尚未全部完成,重组方案的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商讨、论证和完善。”

  此后,乐视网分别于2016年1月6日、1月13日、1月20日发布了三次《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间进展公告》,披露重组计划的预计时间均为2016年1月31日前。

  2016年1月23日,乐视网再次将披露资产重组预案的日期推迟到2016年3月7日前,理由仍是“本次重在资产重组事项的相关准备工作尚未全部完成,重组方案的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商讨、论证和完善。”

  此后,乐视网又分别于1月29日、2月15日、2月22日发布三次公告,披露重组计划的预计时间均为2016年3月7日前。

  然而临近披露日,2016年3月1日,乐视网以“此次交易涉及标的资产规模较大、交易对方众多,审计、评估等相关工作量较大,协调沟通工作亦较多,重组方案部分内容仍需进一步商讨、论证和完善”为由,再次将披露资产重组预案的日期推迟至2016年5月7日前。

  对于两次延期的重组,有媒体分析称或因乐视影业追求更高估值。201年乐视影业成立,之后经历两轮融资。2013年,乐视影业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到15.5亿元;2014年,乐视影业完成B轮融资,估值超48亿元,一年内,乐视影业估值翻了3.2倍;同时,2015年4月乐视股东大会上透露将完成C轮融资的乐视影业,直至今日注入乐视网,C轮融资仍未对外公布。

  此前,虎嗅网发布文章,初步推断“乐视影业将按100亿左右的估值装入乐视网”。如今,乐视影业估值98亿,之前“难产”,无论是为避开躲避A股动荡,还是谋求高估值,事实上,赶上影视业爆发封口的乐视影业确实实现了水涨船高,身价倍增。

  乐视的算盘:借助乐视影业构建最强内容生态

  2015年乐视年报中,乐视表示,2016年乐视网将在版权、自制、音乐、电影等领域加大资源投入,为生态型内容运作奠定稳固基础。并基于乐视生态,使内容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各种内容形式得以无限延长,受众基数得到递增,并在多屏终端上充分呈现,其运营价值将得到深度挖掘,形成“大制作、大生态、大影响”的连锁规模化商业效应。

  如今,乐视影业注入,首先意味着乐视网将进一步完善内容生态产业链。乐视影业具有自制、发行以及用户运营能力而其注入,将会同乐视网现有自制团队在明星资源和IP共享、影视会员打通等方面实现深度化反。同时,乐视能够通过乐视影业开发的电影内容,来进一步刺激乐视网的广告、会员、超级会员、电视的销售。而更深层次的是,一直与小米较劲的乐视,或借助乐视影业,实现生态闭环中一个极具爆发力的开放接口。

  乐视的算盘是否打的精准并不得而知,但飞快发展的乐视影业,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切入并一直致力于为电影提供发行服务的乐视影业,其实原创项目表现并不佳。由于一直以来发力营销体系,乐视在IP储存、原创内容方面稍显落后。连乐视影业的当家人张昭也曾公开表示,乐视影业更多的是扮演“发行商”的角色。说的直白些,乐视影业做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事。

  比起基于强大IP基础上的电影项目,乐视影业原创开发项目票房却不足前者的二分之一。2015年,在乐视影业推出的13部电影中,最高票房来自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基于强大的IP,票房达6.8亿。相较于迄今为止,乐视影业票房最高的原创项目,张艺谋的《归来》,却仅有2.9亿的票房成绩。

  同时,利用四年时间深耕分众发行和营销的乐视影业,却在面临强大竞争下,市场份额却面临下滑。根据艺恩智库发布的2014年民营影视公司发行国产影片年度票房业绩数据,乐视影业2014年的票房市场份额达到11%,排在光线影业和博纳之后位列第三。但翻看2015年该机构报告,2015年,乐视影业共发行电影13部,总票房23亿,乐视影业市场份额为8.5%,排在五洲发行、光线影业、博纳影业、联瑞影业之后,位列第五。

  但值得研究的是,乐视影业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乐视影业成立的5年,正赶上了影视业爆发风口,2010年,内地电影票房全年票房刚过100亿,2015 年,这个数字已超过400亿,翻了至少两番;其次,内容方面,已经开始发力的乐视影业,迎来张艺谋、陆川、徐克等优质内容生产者,明星导演IP也成为吸引资本的一大利器。

  同时,一直强调“互联网影视公司”的乐视影业,并入上市公司乐视网后,互联网基因会更强,同时也践行了彻底从电影公司转向互联网公司的预期。或许,这就是乐视影业负责人张昭曾经认为乐视影业并入乐视网,估值会胜过独立上市的原因。“我以前只是尝试互联网+影视,但现在,我看到了互联网生态+影视的前景。如果梦想实现了,未来乐视影业的价值未必比独立上市低。”曾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张昭表示。

  今年年初,乐视内部已经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张昭的身份从乐视影业负责人变成了内容互联网事业群的一把手,还要同时负责乐视网的发展。(新浪财经 李婷)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