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1日09:12 新浪乐居

  因为华润的变脸,宝万之争被拍成了《权力的游戏》,一集接一集的没完没了。昨天《财新》杂志的报道,又掀起了新波澜。

  我对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之间的股份倒手不太关注,但财新报道指出了两点很劲爆:1、华润和宝能春节前有过可能不止一次的接触,明示华润意欲接盘。2、华润与宝能过往有着很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个有暗示。

  这两点,无疑进一步暴露了更多真相,结合着华润最近的变脸,我的判断是:一直沉默的华润,实际上也许是宝万之争中最大的“野蛮人”。

  我甚至有一种预感:宝万之争的真相,比暴露出来的会更为复杂,而且,这个真相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浮出水面。

  财新报道里有这么一段话:“一名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华润和宝能春节(2月8日)前就开始谈判接盘万科股份事宜,但当时华润出价过低,宝能不愿“贱卖”。在万科与深圳地铁重组的意向披露后,“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颇为欣喜,认为此事可增加议价筹码,而华润方面则“非常恼火”。

  另一名要求匿名的信源告诉财新记者,华润和宝能春节前曾在新加坡开会,商讨万科股份转让一事,但当时讨论的方案未获华润高层认可。”

  和后来万科引入深圳地铁华润迅疾变脸联系起来,我脑海里立即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姚振华斜进三步,搂头一记泰山压顶。傅育宁沉腰踏马,左手一记欲拒还迎,接下姚振华的千斤蛮力。右手看也不看,反手一记大力金刚掌,拍向王石。王石饶是夙夜苦练勤修,猝不及防之下突遭重击,也不由得气血翻涌,腾腾腾大步后退丈余方拿桩站稳。

  大概就是这样,华润在宝能与万科之间左右腾挪,目的只有一个: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我重新把宝万之争的事件从头到尾检索了一遍,主要是回顾涉及到华润、宝能、万科三者的事件,事情进展到今天,类似安邦等其它的事件,都已经是枝叶了。

  先别急,慢慢跟我过一遍。

  1、2015年6月,华润与宝能一份募资36亿元的信托计划到期结束,华润持有的宝能地产股份也于次月全部转出,并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交割。

  同时,就在7月10日,姚振华买入万科股票超过5%公告线。至8月26日持股15.04%,首超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不得不说,这个时间点很巧合,但你不好猜测什么。

  2、在“宝能系”第一次举牌后,万科曾向华润提过要引入财务投资者,防御“野蛮人”入侵,但华润没有支持。

  这个消息说明万科的管理层在去年7月就开始积极备战了,而外界对华润增持的呼声也很高。但大股东华润的态度有些费解,也许华润当时觉得事情不大,这也不好猜测什么。

  3、“宝能系”三度举牌后,事情比较危险了,王石、郁亮造访傅育宁,争取后者支持。其后,华润出手增持万科至15.29%,超过“宝能系”0.25个百分点,象征意味太过明显,但此后再无增持举动。

  2015年12月4日,“宝能系”持股增至20.01%,将华润甩开近5个百分点,稳坐第一大股东之位。

  这个时候,舆论界对华润的做法有些不明白了,因为华润的增持太过象征性,明显没有要捍卫自己大股东地位的雄心,这一点当时舆论的解读有两方面:一方面华润和宝能可能有一腿,理由就是华润和宝能有过信托合作。但主要是解读为华润当时因为宋林案未结,不合适太高调。但从后来华润对深圳地铁的鲜明态度来看,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4、12月17日,王石单挑姚振华,万科12月18日停牌之后,曾提出与华润置地重组的建议,但华润当时表示资金不足,而且房地产并非华润主业方向。

  这则消息,华润的态度更加让人费解。因为,华润置地和万科重组的设想,已经酝酿了10多年了,华润方面一直想做,是王石一直反对。但这次万科提出重组,华润却不同意了,也可能是因为重组方案大家没谈拢,但是华润给的上述理由却实在是不能服人。

  5、2016年春节之前,万科与深圳地铁接触,洽谈重组,并在春节之前和华润董事进行过沟通。春节前,公司管理团队拜会华润董事时,曾经明确提到公司有意和深圳市地铁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并提到了存在向地铁集团增发股票的可能性。

  这则消息,说明华润在春节之前知晓万科的底牌,更知晓万科和深圳地铁的合作事项,但未必知道更多细节。

  6、2016年春节(2月8日)之前,华润和宝能春节前曾在新加坡开会,商讨万科股份转让一事,但当时讨论的方案未获华润高层认可。

  不知道谁先找的谁,但这则消息,应该万科管理层不知晓,但这是华润自家的事情。

  7、两会期间,傅育宁公开表态,支持万科。

  傅育宁这个表态当时给外界的信号是:华润会投票给万科。这个事后看起来,有点像烟雾弹。

  8、2016年3月12日,万科公告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意向,后者计划向万科注资400亿-600亿元,有望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3月17日,万科临时股东大会,宝能、华润都投了赞成票,支持万科继续停牌。但会后,华润突然反水,主动约见媒体指责万科程序违规。再后一天,傅育宁在北京接受媒体访问,也公开批评万科管理层不讲规矩。

  华润的变脸,万科管理层应该是非常蒙圈的,媒体也是非常蒙圈的,多少年的铁杆盟友突然一下子好像变成了敌人一样,事情一下子变得复杂了。

  这八个细节拼凑起来,我的直觉判断是:之前的很多判断都要被推翻了。

  第一, 在宝万之争的全过程中,华润并没有真正的支持万科,没有出手捍卫自己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和利益。按正常逻辑,华润应该出手、也有能力出手,但华润没有出手。根据后来发生的事件来看,华润有更大的企图心,之前的沉默只是在静观其变。如果华润真的支持万科,那么他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逼退宝能,即便是他没有立即对抗姚振华可以勉强解释是在静观宝能耗尽弹药再出手收网,但是华润后来以不合规为由批评万科(实质是反对引入深圳地铁),却实在是不合常理。万科即便是有错,顶多也是技术瑕疵,毕竟华润并不是不知道这事。

  第二, 华润控盘万科的企图心一直没有忘却。这一点历史上有过证实,但是从华润反对深圳地铁更能看出来,华润一直没有放弃做万科大股东的梦想,甚至这一次是想做控股股东。如果说华润没有对抗宝能,是因为他对自己大股东的身份不在乎,那么在万科公布引入深圳地铁进来之后,华润不会从一开始就反对,更不会如此高调的反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如果深圳地铁进入,未来的万科就是一个“新万科”:深圳地铁、万科,宝能、华润、安邦,这些巨头们合计可以控制万科总股本的70%股份,而在其中,深圳地铁、安邦、万科以及一系列铁粉这三个“盟友”可以控制40%左右的股份,华润的股份会在12%左右,宝能会在20%左右。那么就意味着,11名董事会成员里面,华润的代表可能会从现在的3-4名一下子降到1名。华润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这是他为什么一反常态那么反对深圳地铁的原因。

  第三,华润也许是想借道姚振华实现控盘万科的梦想,但深圳地铁的引入打乱了华润的布局。也许华润和宝能有关系,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我实在猜不出来,我只能说,姚振华强叩万科的事件发生后,也许让华润看到了机会。反正我自己也不能控盘万科,就让这局面先乱上一阵子,边走边找机会。后来预判到宝能资金实力不足,华润就想杀价当接盘侠,从而一石二鸟,一方面可以逼退宝能,一方面可以控盘万科。但是,深圳地铁这匹黑马的出现,打乱了华润的计划。也许华润已经开始在筹划针对深圳地铁的盘算了,但是华润没有料到事件的进展会这么快,万科一下子就公布出来了。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华润,才在最后时刻不得已表明自己一直以来隐藏的真实态度。让所有人都误以为这个沉默的像个大山一样的前大股东碌碌无为的时候,华润爆发了一把,也让外界看到了华润的底牌。

  第四,华润一定会选择把深圳地铁挡在门外。现在的现状是:万科引入深圳地铁,大部分股东都赞成,包括姚振华,大概率不会反对,但华润绝对不会赞成。现在摆在华润面前的任务是,把深圳地铁挡在门外,如果挡不住。华润就得把宝能的股份全部接下来,才能坐稳头把交椅,这个估计不可能。

  综合一句话,宝万之争这部剧情跌宕起伏,就是一部《权力的游戏》,你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主角是谁。到了今天,随华润的发声,才可能逐步的进入尾声。

  相信在这一场狂欢的博弈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像影子一样的巨大的华润,一开始,人们担心宝能要把万科吃掉了。然后,安邦进来了,很多人认为安邦才是背后的黄雀,要收网了。可是直到最后,我们才看到,从始至终,万科面临的最大的“野蛮人”,不是宝能,不是安邦,也许,就是那个躺在万科枕边10多年的,华润。

  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假途灭虢”。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