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之争:整合还是分拆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传言许久的航空发动机资产整合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虽然最终结果是将相关资产分拆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成为单独的发动机制造板块或是仍保留在中航系内发展仍未可知,但对于大型商用发动机的发展目标路径显然已经基本确定。

  发动机业务整合?

  9月30日,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发科技)、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动力)发布公告称,上述两公司接到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电话通知,因涉及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事项,尚需研究制订相关方案,存在不确定性。上述两公司股票自2015年10月8日起停牌。

  10月7日晚间,中航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动控)也发布了同样内容的公告。

  虽然并未披露具体事项,但据接近中航工业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涉及到这几家公司下一步的资产重组确实与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科技重大专项有一定的关系,但最终将采用何种形式目前尚无定论。

  根据官方发布的介绍显示,中航动力从事各类飞行器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及零部件的设计、试验、研制、生产、装配、试车、维修、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业务;从事航空发动机技术衍生产品的研制、试验、开发、中试、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

  成发科技则是在长期的军品型号研制以及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合作过程中,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建立了机匣、钣金、叶片、轴承等四个专业化优势平台,形成了技术、热表、装试等三个创新中心;具备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成套试验能力。

  同样,中航动控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等业务,由此可见,这几家企业都是航空动力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业务基础以及技术实力,具备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的能力。

  作为中航工业旗下动力系统的“三驾马车”,其发展走向与国产航空发动机项目的进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国产航空发动机项目受到空前重视,并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对此前相对松散的航空动力研发制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集中优势资源投放到重大专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中航工业也已经决定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列为集团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更是公开放言,“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将全力发展航空发动机技术,拟自主投入100 亿元,争取各方支持,决心打个发动机翻身仗。

  不希望被剥离

  按照此前获得较多支持的传言,航空发动机将从中航工业体系内整体剥离,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发动机公司,并按照英国罗尔斯罗伊斯以及美国通用电器航空集团的模式打造一家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动机领军企业,逐步解决困扰中国航空制造业多年的“心脏病”问题。

  但前述接近中航工业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中航工业自身并不愿意剥离发动机业务,因为这一块对中航工业而言也是比较核心的资产,因此现在的资产重组工作也可能是希望可以通过内部业务梳理将航空发动机这一块发展的结构和业务瓶颈逐渐消除,从而使资源集中并提升效率。

  2014年下半年通过的“两机专项”成为国家第20个重大技术专项,市场预计未来十年将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

  有消息称,“两机专项”将与空天飞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专项一起成为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发动机板块体制创新以及资金专项下发,将激发研发活力,推动我国发动机及配套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一位供职于国有航空制造企业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是一厂一所一型号,不仅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低,也很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中航工业成立之后就一直在试图重构这种结构,所以提出几大核心业务板块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资源进行了重构,所以近年来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在发动机领域的整合难度仍然比较高,或许完全分拆再重新建立一个平台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海通证券发布分析报告称,未来20年,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合计需求超过3万亿元。我国超千亿“两机专项”有望出台。在当前国家安全战略升级和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发动机产业发展亟待加速提升,“两机专项”投资规模有望超预期,未来20年达2000亿甚至3000亿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