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工行转债转股率飙升 再融资冲动降低

2015年01月06日 04:50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核心资本收百亿元量级“大礼包” 再融资冲动降低

  中国银行昨日公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累计有251.5亿元中行转债转为股票,其中去年四季度共有240.9亿元可转债转股

  ■本报记者 张 歆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从2010年12月份进入转股期至去年三季度末,近四年时间中行转债的转股率尚不足3%,中国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初衷在上述时间里仍未能有效实现。不过,由于去年四季度银行股估值的一路攀升,中国银行债转股的转股率已经超过六成,可以说转股速度直接飙升至“秒转”。从理论上来说,中行转债有望在被赎回前全面转股。

   情况类似的还包括工商银行,其可转债全面转股也是大概率事件。动辄数百亿元的债转股规模,对于提高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说,无疑是非常解渴的,也自然降低了相关银行二级市场融资的冲动。

  债转股速度飙高

   2010年6月2日,中国银行公开发行了40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并于2010年6月18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挂牌交易,自2010年12月2日起可转债进入转股期,2016年6月份到期。

   公告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共有4.47亿元中行转债转为股票,转股股数为17063万股;中行转债尚有人民币389亿元未转股,占中行转债发行总量的97.3489%。也就是说,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原始发行的可转债中,仅有不足3%实施了债转股。虽然从四年来各个季度债转股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中行债转股正呈现加速,但是由于转股的总规模实在太小,暂时难以对中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形成有效补充。

   去年四季度,银行股估值修复进行的荡气回肠,中国银行更是曾站在涨停板上笑傲江湖,其带动债转股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

   中国银行昨日晚间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 31日,累计已有251.5亿元中行转债转为股票,其中,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人民币240.9亿元可转债转股,尚有发行总量的37.12%的可转债未转股。计算可知,去年四季度,逾六成中行转债选择转股,约为此前近四年转股量的23倍。

   工商银行于2010年8月31日公开发行了总额为人民币250亿元的可转债,2011年3月1日起进入转股期,截至2014年9月30日,累计已有89.8亿元工行转债转为股票,工行转债尚有64.08%没有转股。

  两大行核心资本获支撑

   由于两大国有银行可转债都已经触发了强制赎回,且两家银行均宣布将在取得有关监管批准后尽快披露《关于实施“工行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因此短期内大面积债转股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以中国银行为例,原始持有人目前卖出中行转债或债转股可以获得逾60%的收益,但是如果被强制赎回,只能获得6%的收益)。

   如果两家银行的可转债全部成功转股后,则两家银行可以分别获得共计400亿元和250亿元的核心资本补充(从两家银行债转股的节奏来看,大部分债转股将计入2014年),将对核心资本充足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机构投资者偷笑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行转债的前三大持有人分别是兴业全球基金、安邦保险和瑞士银行,持有规模分别高达28.81亿元、21.98亿元和12.38亿元;工行转债的前三大持有人分别是阳光人寿、国泰君安和瑞银,持有规模分别高达14.7亿元、8.43亿元和7.97亿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大致测算,上述机构投资者去年四季度如果实施债转股并一直持有股票,截至去年年底的浮盈规模都可高达数亿元乃至十余亿元,这无疑为各家机构投资者的财报数据或净值表现增色不少。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国足发布新版球衣 足总杯-利物浦2-1晋级
  • 娱乐昆凌含泪退出节目(图) 18日与周杰伦完婚
  • 财经社保缴费水平短期难降:需担巨额改革成本
  • 科技余额宝纠纷:运营方天弘基金俩股东掐架
  • 博客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狗血案子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学霸为梦弃留学:科研狂人望胜哈佛
  • 陈思进:P2P榜样与朽木
  • 水皮:人傻才买黄金 赶紧卖掉换股票
  • 孔浩:伟大复兴 A股岂能不作为
  • 李迅雷:中国公平分配财富的有效路径
  • 叶檀:2015年股市大象踩不死蚂蚁
  • 罗毅:我们坚定看金融板块长牛
  • 齐俊杰:被妖魔化的P2P网贷
  • 如松:中国的实业将会逐渐消失
  • 刘姝威:大飞机是新经济发展的推力
  • 洪平凡:世界贸易难现危机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