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红周刊》作者 田刚
A股的“故事”,不仅年年有,而且还年年翻新。
去年末本刊在对2012年股市回顾的特辑中,笔者以当年案例列举了A股上市公司的五大顽疾,包括大股东侵占、财务造假、内幕交易、业绩变脸、混乱投资等。既然是顽疾,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被消灭掉的,除了由于IPO暂停而“消灭”上市业绩变脸这一项,剩余的四大类问题依旧存在,且还更加热闹非凡。
如万福生科上市造假被处罚,再如查处山西天能造假上市过程中,证监部门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博弈,跟看“大片儿”似的;至于内幕交易,更是从股市到债市,被端掉的不是论“个”而是论“窝”……
然而再来重复这些老问题,难免让投资者乏味、反胃,这次就来说说今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鲜事儿,历数上市公司的“三大不靠谱”——尽管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不靠谱的信息披露
涉及到股市上的事儿,没有小事儿,但不论和哪一件事儿比起来,光大证券都算做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儿。“8·16乌龙指事件中”的凭借一己之力,引爆了整个大盘,将数只搬不动的“大象”直推上涨停,一身江湖气概与豪情好生了得,尽管这原本是情非得已。在前端的乌龙指和后端的内幕交易,成为市场谈资的同时,光大证券本身在这一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却也值得玩味。
先是当市场狐疑的目光纷纷投向光大证券的时候,其董秘在接答投资者电话时对乌龙指矢口否认——但仅相隔数日便被自己所戳穿;后又有市场舆论质疑其涉嫌内幕交易的时候,公司对外答复遮遮掩掩一致否认——但仅相隔数月便被监管部门戳穿。如果说光大证券的信息披露误导,仅仅是非正式的投资者沟通,还并非是正儿八经的信息披露的话,中电广通的信息披露则属于被坐实的“不靠谱”。
经证监会查实,中电广通于2006年3月31日被中国电子拟定为一个项目投资主体,双方于当年4月12日已就此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其股价闻风而动。但中电广通却在三个涨停板后发布公告,称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欺骗股民也就罢了,广电运通也不把监管部门放在眼里,当上交所上市公司部在监控到市场传播的消息后,多次进行询问,但中电广通一直以不知情或未达成协议为由拒绝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致使股票价格波动异常。证监会查明的中电广通存在的违法事实还包括:2003年年度报告、2004年中期报告、2004年年度报告、2005年中期报告、2005年年度报告、2006年中期报告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可谓是一身窟窿、积弊沉疴。
虽然中电广通的违法事实已经发生多年,但毕竟是在今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也同样值得市场反思上市公司的信披真实性和及时性,因为这攸关于投资者的买卖决策。
不靠谱的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历来都会令投资者血脉贲张,否则也不会有昌九生化惨案。一方指责对方“悔婚”,另一方则反驳“原本就没订婚”,矛头则直指去年底的那份颇有点暧昧的澄清公告。尽管二级市场对这份公告的解读多少有点意淫,但就公告本身而言,赣稀集团这个“老丈人”的口气也并非决绝,加之待字闺中的赣州稀土的“三围”实在是性感,怎能不让昌九生化这个“光棍”心驰神往,哪怕仅仅是梦中相会?而当美人儿真正披上了别人的婚纱时,留给昌九生化的只剩下一地鸡毛、血流成河,如此来看,未经证实的资产重组,绝对是不靠谱的。
被证实的资产重组就靠谱吗?君不见英特集团、中视传媒的资产重组终止后,市值不也随着眼泪在飞?已经完成的资产重组总该靠谱了吧?未必!看看阳煤化工。
阳煤化工是2012年借壳ST东碳实现上市的,但是在今年11月便收到了四川证监局的罚单,认定该公司在借壳上市当年,也即2012年虚增收入42亿元,占当年全部营业收入的近五分之一。而论及其造假手段则略显老套,与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的采购和销售,但只见票据和资金流转,并不存在实物交割。
别以为财务造假是IPO的专利,阳煤化工就给A股上了一课,资产重组所能够给原始股东带来的收益,也足以令其以身试法、火中取栗。资产重组,不论是传闻中的,还是正在进行中的,哪怕是已经完成的,其实有时都不那么靠谱。
虽然监管部门针对新股发行及上市公司治理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借壳上市等同于IPO的审核原则,但愿能够让这些不靠谱的资产重组不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潜藏在这些不靠谱的资产重组背后的内幕交易,也不再侵蚀A股市场运行的根基。
不靠谱的实际控制人
以往红周刊关注更多的是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就如同今年被监管部门坐实的酒鬼酒,被大股东侵占货币资金并在年报中配合予以隐瞒。但是在很多时候,大股东、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本身也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资源,一旦出事儿,也够上市公司喝一壶的。
今年7月,金螳螂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实际控制人朱兴良因个人原因正配合检察机关协助调查,检察机关于2013年7月27日起,对朱兴良执行监视居住。10月份,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据报道,有关部门对已落马官员季建业的调查中,直接涉及金螳螂相关工程。朱兴良与季建业私交较好,季建业在从昆山市委书记调任扬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而后转任扬州市委书记期间,金螳螂在扬州所获工程颇多,此次或涉及金螳螂在扬州和南京的多项工程。
从中可见朱兴良的“个人原因”其实也是职务行为,与上市公司的经营合法性密不可分,则其个人形象也直接相关于公司的品牌和信誉,二者一荣未必俱荣,但一损绝对俱损。实际控制人不靠谱,那么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还能靠谱多少?
“翻车”的远不止这一个,再如高新发展、国腾电子,在其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被调查时,都声称“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该事项对公司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谁信呢?如果谁真信了,谁才真是不靠谱呢。
客观来看,这些“翻车”的民营企业家违法行为本身也有着颇多无奈,当行政干预足以影响到民营企业发展乃至生死存亡的时候,必然会往不靠谱上走。然而不论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无良,还是在特定体制与环境下民营企业家所共同面对的无奈,但最终却演变成了A股散户投资者的无辜,他们又该向谁说理去呢?而本届政府明确提出的“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或许能让人看到解决官商勾结这一历史性难题的一线曙光。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