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正
12月19日,昌九生化召开了一场堪称“剑拔弩张”的媒体说明会,一些融资投资者现场情绪激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昌九生化复牌后股价继续下跌可能性极大,届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首次融资融券“爆仓”事件。此时,濒临“爆仓”的投资者寄望于相关方能够出手“保仓”,不过在市场化的交易规则下,亏损幅度过大不能构成政策救助的理由。
昌九生化是一家基本面较差的上市公司,2012年亏损、2013年三季报资不抵债,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更是仅剩8人。这样一只经营难以为继的股票,11月1日收盘价竟然高达29.03元,严重背离了昌九生化真实的内在价值。可以说,昌九生化投资者臆想的重组预期助推了股价的上涨,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之后,短期内聚集了3.54亿元融资余额,进一步放大了股票的估值泡沫。重组预期意味着具有不可预见性,如果成真,昌九生化融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而如果落空,也自然应该承担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在停牌的一个多月期间,昌九生化投资者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为什么会入选融资融券标的,以及上市公司“1228”公告涉嫌误导投资者。11月22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昌九生化是在今年9月16日被纳入两融标的股票范围中,其调整程序均严格按照业务规则的规定进行,履行相应程序,并向市场公告。标的股票的选取标准,是针对融资融券业务特点,重点考虑了股票流动性、换手率和波动幅度等客观指标,并不涉及对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观判断。12月6日,证监会表示,经初步核查,未发现昌九生化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融资融券的功能是价格发现,如果上市公司实际价值被高估了,投资者可以融券卖出;如果上市公司实际价值被低估了,投资者可以融资买入。通过双向交易机制,使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其内在价值。因此,所谓“融资融券标的一定是好公司”是部分投资者的认识误区。
“长期停牌直至重组”,这是昌九生化融资投资者主要的诉求,不过在现行的证券法规框架下,上述方案实施难度非常大。12月18日,昌九生化公告称,昌九集团、赣州工投及赣州市国资委均确认:截止目前及未来三个月内,不存在对昌九生化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这意味着,昌九生化在未来三个月内不能以筹划重组为由申请停牌,而目前停牌的理由是内部核查,在核查结论已披露的情况下,继续停牌的合理性不再具备。
客观来说,昌九生化的股价下跌是价值回归的体现。如果考虑到部分投资者血本无归而进行政策救助,按照当前股价“量身定做”重组方案,那将会违背证券法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基本原则。
当然,对于融资投资者来说,“爆仓”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尽管证券主管部门在投资者风险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设置了较高的融资融券投资门槛,但是依然无法避免盲目投资行为的发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意识需要更加深入人心,而不是流于形式。此外,昌九生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一旦“爆仓”情况出现,昌九生化投资者可以依据证券法规,通过诉讼、调解等渠道维护个人的权益。
总而言之,随着证券市场日臻完善和成熟,市场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是“爆仓”还是“保仓”应该遵循现有的融资融券制度和股票交易制度来处置。
进入【昌九生化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