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金立里 赖梓铭
11月14日,昌九生化在遭遇第七个跌停、股价跌去52.14%后,终于停牌了。但这起“重组第一惨案”、“两融第一惨案”仍在继续发酵中。
重组梦碎:7跌停之殇
威华股份的一纸公告,宣告了市场上炒作多时的昌九生化重组美梦破灭。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自威华股份发布重组公告以来,关于昌九生化的媒体报道已有2680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在新浪微博上的讨论也有3.6万条。近日媒体对昌九生化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昌九生化X连跌”以及损失惨重的融资买入投资者,“惨案”、“惨剧”、“黑天鹅事件”、“你6个跌停,我赔得想死”这样的语句见诸报端,已是寻常。
“做局”与赌博:谁之过?
打着维权旗号的投资者提的诉求殊为激烈。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投资者的怨气大多撒在赣州国资委身上,指其利用“稀土注入”传闻做局,然后高价套现,“坑害股民”。其中被反复提及的是昌九生化于2012年12月28日发布的一份公告,该公告引述赣州国资委对稀土资产注入问题的复函,称市属国有稀土企业的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等方面还不具备整合上市的条件,因此没有注入昌九生化的考虑。这一表述却被投资者解读为:现在没有,以后可能有,指其“信息披露含糊不清”,有故意误导之嫌。
除去这则“模棱两可”的重大事项公告外,昌九生化今年7月备受争议的股权拍卖,亦是舆论认为赣州方面利益群体利用“稀土归属”为诱饵,设下了一个庞大的“连环局”的重要依据。据报道,就在众多投资者因股价暴跌而“叫苦不迭”之际,通过股权拍卖超低价购得股权的受让方,却已携厚利在股价“断崖”前撤退。
此外,昌九生化8月份在上证e互动上回复有关稀土注入的问题时,诸如“公司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信息”的答复亦被理解为话里有话。而据威华股份重组预案显示,其于6月17日便与赣稀集团签署了重组框架协议,意味着昌九生化当时便已宣告“出局”。
与此同时,本次事件中的另一方威华股份,亦被舆论摆上了解剖台,被质疑在公告前泄露消息,涉嫌内幕交易。还有媒体注意到,早在11月1日便已有“神秘人士”在昌九生化股吧发帖提醒:“快跑,最后一天卖出,3号晚威华公布重组赣州稀土集团议案通过,下礼拜就是昌九延续18个大跌开始。”此网帖所述时间点与后来的事实丝毫无误。
尽管如此,大部分媒体评论文章却未给予投资者多少同情。多数评论均认为,维权的投资者自己亦有责任,根据无法确定的信息冒险炒作,本就是投机赌博,风险意识淡薄,其中融资买入者更甚。一位网友对投资者的维权行为评论道:“这和买房后房价跌了,去砸售楼处有啥区别?”但部分评论同时提出:“上市公司昌九生化是否参与‘做局’,或者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值得严查的问题。”此外,关于融资融券的风险问题,亦引起了广泛讨论。
舆情应对:昌九一错再错 此次引发各方关注的事件中,昌九生化在舆情管理、危机应对方面的做法,亦值得商榷。
首先,自“重组传闻”出现以来,昌九生化一直不闻不问,任其发酵,明知稀土注入对象不是本公司,却不及时明确澄清,并对消息最终曝光之后可能引发的舆论反应和市场影响毫无预警和应对预案,没能对投资者明显过于疯狂的预期进行有效管理。
其次,当舆情苗头出现时,未及时采取措施抑制其发展和扩散,而在舆情大面积扩散之后,公司的应对动作已然迟缓散漫,无组织,无计划。11月4日,威华股份的公告出来以后,昌九生化做出了如下动作:两份股价波动异常公告,一份澄清公告,一份回复上交所质询的公告,并将于11月15日在e互动上召开网络投资者说明会,声称要“与投资者直接进行沟通”。这一系列动作,尚不知是出于监管部门的“建议”,还是昌九生化的主动要求。
昌九生化大错特错之处,还在于11月14日《江西日报》刊发的一个专页《人间正道是沧桑——记焦点中的昌九集团及旗下的上市公司昌九生化》。该专页以组稿的形式,试图向外界阐明昌九生化当前的困境与此前所做的努力。应该说,文中对昌九生化的种种不足的叙述,颇为详实,但该文在未对投资者情绪进行安抚的前提下,希望各界人士“理解、支持、关心昌九集团”的说法,以及指责“少数媒体、网络的不良人士刻意臆测、编造、渲染”的语句,却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感。
无系统的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体系,在危机发生之后行动迟缓,应对措施过于单一生硬,急于正面宣传、试图强行扭转舆论等等,无不说明,本次事件中,昌九生化可谓一错再错。
进入【昌九生化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