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稻米业投资实录
本报记者 张学光 哈尔滨、五常报道
10月14日,一场秋雨之后将黑龙江松嫩平原的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田间的冰碴还未消融,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的农户就开始抓紧时间收割稻谷。
今年将是这些农户最后一次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明年,这个村以及附近几个村的1万亩土地将流转给东方集团(600811),为期15年。
其董事长张宏伟带领东方集团从2009年转身黑龙江投资农业,现如今已经号称是全国第四大粮商,今年9月份,东方集团追加19亿元投资,计划重新构架公司的稻米全产业链,为了强化对上游稻米种植资源的掌控,公司不惜投入巨资流转土地。
然而记者在当地调查中注意到,由于利益冲突,公司在土地流转上的阻力也颇多,而如果无法稳定上游,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公司打造全产业链的计划。
农业给银行打工
虽然在证券板块的正式分类上,东方集团还未被归为农业上市公司,但是目前农业收入已经占到了东方集团业务总收入的95%以上。
从2009年7月宣布进军稻米产业以来,2010年公司的粮油购销业务上的收入为15亿元,2011年增长到30亿元,到2012年已经达到60亿元,而东方集团也号称是除中粮、中储粮和益海之后的国内第四大粮商。
不过,东方集团这几年在农业上的急速扩张所付出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显示,东方集团的粮油购销业务在上半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为42.14亿元,然而这一业务当期赚取的净利润却不足2400万元,算下来净利润率只有0.57%,即便按照公司方面公布的毛利率数据也只有3.89%。
与此相对比的是,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短期借款余额为45.56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7.28亿元,当期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仅为此支付的利息就高达2.21亿元。
显然,一直以来号称在资金上拥有竞争优势的东方集团,是以超过9倍于净利润的融资成本在进行粮油购销业务的急速扩张。
曾几何时,东方集团针对北京市场推出的高端品牌米的价格高达每市斤99.9元,其利润率之高让人咋舌,这无疑和公司目前还不到4%的毛利率大相径庭。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目前支撑东方集团在粮油购销上的主要业务,仅仅是简单的贸易,也就是从黑龙江地区收购稻谷,加工之后直接销售给南方的稻米生产企业,这其中不可能有更高的利润。
而在这一业务上,东方集团充分地发挥了其在资金和物流上的优势,也就是每年秋收的时候筹措大量资金抢收稻米,然后将这些产自黑龙江的大米通过铁路运输直接送至公司持股的锦州港(600190),借助海运的低成本运至南方市场。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东方集团通过这一渠道优势建立的贸易联合体成员企业已经有45家。
对此,东方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予以确认,按早期解释,未来东方集团要想成为走出中国面向世界的粮商,必然要和中粮以及益海等公司一样,主营业务是粮食贸易。
至于公司方面一直宣传的品牌米销售,由于产品定位以及缺乏终端销售渠道,目前销售也仅仅是依靠礼品市场,尽管公司去年通过重整销售团队,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影响到主营业绩。
东方集团在粮油购销业务上为银行打工的局面,仍然无法得到扭转。
谋划全产业链
按照张宏伟最初在2009年进入农业领域时的规划,东方粮油计划在2010年至2012年间分别于黑龙江的五常、方正、庆安、肇源和通河建设5个稻米加工核心园区,这5个加工园区将辐射周边500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每年200万吨稻米的收购量。
然而一直到目前为止,东方集团的这5个稻米加工基地只有五常市和方正市的两个项目投产,各自的产能分别是15万吨,肇源的项目仍在建设之中,至于通河的项目,由于距离方正市太近,已经失去了建设的意义。
记者在黑龙江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制约公司在产能扩张上的原因,主要是上游稻谷的采购量。
以黑龙江稻米核心产区五常市为例,虽然当地的耕地达到400多万亩,但是能够适合水稻种植的水田只有200万亩左右,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五常市每年的稻米产量大约在90万吨到100万吨之间。
上游产量有限,而当地的稻米加工能力已然过剩。记者在五常市采访时看到,市区内的生产企业鳞次栉比,包括央企中粮、地方国企北大荒、民企葵花等,东方集团的15万吨产能并不算最大规模,此前五常市曾经公布的一个数据是有200多家大小稻米加工企业。
“每年到秋收的这个季节,大家都在抢收稻谷,谁家手里握的订单多,谁就有优势。”五常市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五常市采访时,也正赶上东方集团五常米业公司每年最繁忙的时候——抢收稻谷,不过在厂区的门口记者并未见到运粮的车辆,厂区附近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手里的粮食收割后并不急于出售,而是等待出价更高的收购商。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受到上游产量的制约,东方集团想要继续维持此前连续3年业绩翻番的增长速度已然不太可能,按照公司今年年初的计划,2013年公司计划的主营业务收入是70亿元,较去年65亿元的销售收入增幅不到10%。
此前靠资金优势冲规模的东方集团,开始面临业绩增长的天花板。
今年8月份,东方集团投资1亿元成立东方粮仓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粮仓),随后又在9月26日对东方粮仓增资19亿元,使得该公司的总资本达到20亿元。
据记者了解,东方粮仓未来将成为东方集团在农业领域的唯一平台,现有东方粮油的业务将逐步整合到东方粮仓之中。
根据公告显示,东方粮仓将下设7个子公司,分别负责稻米的育种、加工、仓储、销售、贸易等业务。
而除了这20亿元的投资之外,东方集团今年上半年还投入了2亿多元在黑龙江五常市的水稻种植区承包了1万亩土地。
“公司在粮食收购上将两种模式并行,一种是继续与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合作的订单农业,另外则是要通过土地流转掌握上游耕地资源。”公司上述负责人表示。
土地流转困局
对于东方集团而言,承包的这1万亩稻田显然是杯水车薪,土地流转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按照五常市当地每亩水稻田1500斤的产量计算,此次东方集团流转的1万亩稻田明年秋收将为公司收获7500吨稻谷,而如果按照每斤稻谷出0.6斤大米计算,这些土地只能为东方集团贡献4500吨的大米,这对于供应即便年产能只有15万吨的五常米业来说都显得微不足道。
如果按照东方集团的规划,未来的加工基地产能将辐射的水稻种植面积是500万亩,年产规模是20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公司所掌握的土地资源只占到未来规划产量的1/500。
不过,东方集团方面并未向记者透露下一步的土地流转计划以及目标。
公司负责人面对记者坦承,目前流转土地的难度很大,“我们现在都是和村集体谈的合作,由村集体出面和农户签订合同。”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向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村民了解,他们和东方集团签订的土地流转价格是每年每亩1500元,15年合同的价格总计为2.25万元。
对于这一价格,接受记者采访的大部分村民并不认可。因为按照他们的正常收入,一亩地每年的正常产量为1500斤,按照当地稻花香品种的收购价格为每斤2.2元左右,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开销,每亩地一年的收入是超过2000元。而当地农户平均每家拥有的耕地都在几十亩左右,加上新开垦的耕地,很多农户都拥有上百亩的耕地。
“这里的农民收入比我们高,一年赚个十多万元很平常。”当地政府的一位公务员向记者感慨。
正是由于土地流转补偿与农户的收入预期不对等,导致今年春天在进行土地流转合同签约时遭到农户的集体反对。
“那后来为什么又签了合同呢?”记者问村民。
“不签不行啊,市里乡里来了好多人,说是要修水渠,把着干渠不放水,正是春耕的时候,大家没办法啊!”村民愤愤地向记者讲述道,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想坚持,但是眼看着其他村的地都开始施肥了,他们的地还没浇上水呢,苦撑了半个月的村民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条件签合同。
那么,作为承包人的东方集团为什么不愿自行和农户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呢,而合同中约定每亩1500元的承包价格又是否公允呢?针对这一问题,东方集团和五常市政府方面都没有给予记者正面回应。
“目前全国范围内在土地流转上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受到农村人口自然流动、出生死亡等因素的影响,每年农民的土地承包数量是变化的,而每年土地的收入也是变化的,因此在土地流转的定价上也难以一刀切。”一位券商农业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而在完成这先期的1万亩土地流转之后,东方集团也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尴尬的处境,如果继续按照这一价格推进,利益的不均衡将引发更多农户的不满,而如果提高协议价格,对于目前主要依赖银行融资的东方集团,无异于增加成本,负债率进而影响到公司的银行资信。
一手握有银行股权,一手握有农业股权的张宏伟,一方面享受着每年银行的股权分红,一方面又将农业上赚取的微薄利润悉数返给银行。
“公司未来会采用更多的融资方式,包括资本市场。”东方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前提是公司要结束自2009年转型以来已经连续4年不分红的现状。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