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抛2594万股 中百集团大宗交易疑为国资对倒

2013年10月15日 02:05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映泉

  近期,一直不温不火的中百集团(000759,收盘价7.14元)突然出现放量大涨。而在此前,公司也频繁亮相于大宗交易榜单,不到1个月时间出现5笔大宗交易,而这5笔交易的卖方竟为同一席位,其中还包含了大股东武商联的增持。有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此举可能是武汉国资旗下的“对倒”行为,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武商联的控股地位。

  同一席位连续五度抛售

  大宗交易信息显示,9月17日~10月10日,中百集团连续出现5笔大宗交易,卖方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武汉建设大道营业部”。而买方营业部中,9月17日和10月10日的两笔为 “海通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此外3笔全部为机构席位接盘。

  据中百集团公告透露,9月17日的大宗交易正是其第一大股东武商联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所为。而这一次增持刚好距离武商联与武汉中鑫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不到1个月,此举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大股东巩固控股权地位、防范二股东新光控股“偷袭”的举措。

  而时隔不到1个月,“海通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于10月10日再度现身,通过大宗交易买入中百集团457.78万股。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武商联继续增持的行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 (10月11日、10月14日),中百集团分别大涨7.57%、6.8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武汉建设大道营业部”这个近1个月五度出现在大宗交易卖方席位的营业部愈显神秘。如果上述5笔卖出交易为同一股东所为,那么究竟哪位股东最符合其身份且拥有这么多的筹码呢?

  记者计算发现,上述5笔大宗交易共计成交2594万股。而在中百集团十大流通股东中,持股数量在此之上的仅仅只有前三大股东:武商联、新光控股和武汉地产集团。

  需要注意的是,武商联由于正处于增持期间首先被排除。而对于二股东新光控股,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其入股成本较高,目前处于“深套”状态,不具备太强的出货意愿;另一方面,新光控股的总部位于浙江,其为了购买一家武汉公司的股权就将证券账户开设在武汉的可能性极小。

  或为武汉国资内部“对倒”

  按照上述说法,倘若上述5笔交易的卖方是同一股东,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武汉地产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武汉地产集团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其持有中百集团2680.91万股,占比3.94%。此前,在新光控股与武商联的股权争夺战中,武汉地产集团曾被视作武商联潜在的一致行动人。

  如此番推测属实,那么上述5笔大宗交易中,9月17日、10月10日的两笔就可以视作是武汉国资旗下的武商联和武汉地产集团的“对倒”交易。

  此外,也有细心的投资者注意到,单独以“海通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买入的两笔交易计算,共计买入股份1244万股,这一数量恰好与中百集团的第八大股东武汉农业集团的持股数量一致(1243.99万股)。

  根据武汉农业集团官方网站介绍,公司为武汉国资委旗下国企。换言之,倘若武汉农业集团是武商联的交易对手,其结果依然是武汉国资下属企业之间的“对倒”交易。

  对此,有私募人士认为,上述交易很可能就是武汉国资的“对倒”行为,而这一做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武商联巩固控股权。虽然有多家国企位列中百集团的股东行列,但这些公司大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致行动人的紧密关系。倘若通过转让将股权向大股东武商联身上集中,就可以明显增强武商联的话语权并抵御外部股东的“偷袭”。

  与此同时,频繁的大宗交易加上近期股价的突然暴涨,让市场对中百集团的重组预期也开始升温。早先,武商联曾经承诺将解决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百集团、鄂武商A(000501,收盘价13.10元)和武汉中商(000785,收盘价6.84元)的同业竞争问题,而中百集团也曾筹划以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武汉中商,但该重组方案最终却被股东大会否决。时至今日,市场再度对中百集团、武汉中商的重组展开猜测。

  不过,来自武汉本地的几位老股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一般而言,如果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要进行重组,两家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同时上涨,但最近出现异动的仅仅是中百集团,说明短期内两者再议重组的可能性不大。

进入【中百集团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白岩松批余姚官员让人背:脑子进水
  • 体育东亚运-男足垫底 视频 男篮负台北获亚军
  • 娱乐曝林更新与周冬雨热恋 连续两晚彻夜缠绵
  • 财经诺奖得主席勒: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 科技频段泄露4G牌照端倪:电信联通留后手
  • 博客蒋方舟:表演写作是非常搞笑的工作
  • 读书比娶媳妇贵:高级青楼有什么规矩讲究
  • 教育双非子女求学陷两难:留港上学难回去贵
  • 徐斌:新科诺奖得主是穿上马甲的散户
  • 叶檀:房地产泡沫可能被夸大
  • 孙立坚: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 姜国华:新科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差异
  • 友文:“我们都是罪犯”道出多少心酸
  • 新育: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科研
  • 水皮:国际板为何成魔咒
  • 赵伟:后跑路时段民企和地方政府选择
  • 郎咸平:中国改革如何跨过深水区
  • 丁志杰:上半年经济形势与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