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模式打法律擦边球 高负债运行模式存风险

2013年04月24日 08:16  法治周末 微博

  融资、并购、质押、扩张,在海航的经营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信托计划

  从本质上讲这个可以理解为内部职工集资。在形式上看,它被约定为一种信托。而一旦出现海航无法偿还债务、被当作破产财产来处理,这些风险就会被转嫁到购买人的身上

  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从1993年1000万元起家,到目前的总资产超3000亿元,海航集团的产业覆盖了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场、机场管理等领域。支撑这一生存模式的背后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其为“拆东墙补西墙”的腾挪之术。

  最近的一次,就是引发热议的以海航“工会版”资金信托。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此次融资是以海航员工出资,汇总后以工会等机构的名义参与信托计划认购,为集团股东提供流动资金。

  更有海航相关人士确认,融资预期收益率高达13%,认购资金的门槛仅为一万元。

  “海航模式”并非独家

  因数额达五亿元,收益率高达13%,而认购金额门槛仅为一万元,海航此举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但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类似这样的内部融资计划,海航集团年年都会推出,自愿原则,动辄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也被看做员工的福利之一。

  对此海航并不讳言。“很多大企业都是这样操作的。”海航相关负责人李俊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在现有的对此事的媒体报道中,海航方面比较认可的媒体观点是:这样的融资手法在不少大型集团内都早已不鲜见,大多认购起点五万至十万元,预期收益在10%至15%。基本模式为,第一步先以工会名义与职工签订《授权委托协议书》,完成资金从职工向工会的交付。第二步由工会与信托公司签订合同,完成资金从工会向信托专户的划转交付,信托公司再把募集资金发放给公司。约定的还本付息日到来时,信托公司将资金划拨至工会指定账户,再由工会按协议书约定向职工分配收益。

  海航称成立此信托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集团内部金融平台优势,让广大员工充分分享集团发展成果”,“鼓励员工支持集团发展,分享企业成长,提高员工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海航相关人士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样的运营模式不仅仅海航在用,其他公司也在采用,所以海航不认为此举有成为新闻报道的必要。

  海航的员工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海航此举“还行吧,具体多少人买了不知道,这也是集团返利给员工的一种方式。这个对于企业来讲是好事,对于员工来讲也是好事”。一位海航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此前类似的投资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不能足额收回本息的情况。

  打法律擦边球

  而在这次事件中,有一点也引起关注,就是担任本次信托计划发行管理角色的机构渤海信[微博]托,也是海航旗下子公司。海航因此被指在集团封闭的产业和金融链条内,利用信托财务杠杆,完成单个项目的融资和运作。

  据法治周末记者从上述海航相关人士处获悉,此模式已运行多年,海航的重要资金筹集也有赖于此。信托期满,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和洋浦建运投资有限公司回购股权收益权,渤海信托将资金交付委托人,委托人将回购本金及回购溢价款支付给员工。而此处充当“委托人”角色的并非员工本人,而是所在企业或工会。

  说明书中也的确明确提出,信托的认购方式为由员工直接向所在单位交款,并与所在单位(企业或工会)签订《委托信托协议书》。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借用信托模式,以工会的名义汇集资金,并作为单一委托人发行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查询信托产品)投向公司内部的项目已经比较常见,对企业内部员工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员工福利,对企业来讲是便捷的获取大量资金方式。”一位业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指出。

  “在实践中这样的做法是很多的,而在司法实践中地方法院更多倾向于承认其效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少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此举严格意义上属于集资,区别于对社会公众集资,是为了规避法律打的擦边球。从法律角度、严格意义上讲是违规的。“但是企业内部集资出现大的问题的案例现在还不多见。”

  “海航模式”存在风险

  刘少军说,一般意义上来说,如果在集资时是有抵押的,风险要小一些。而如果像海航这样是上市公司的话,加之集资数额一次达到五亿元这样巨大,存在的问题就更大了,“显然有很大风险隐患。上市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变相地发公司债,这是严格禁止的”。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年底,海航集团还曾通过渤海信托向员工内部发行“广州中央海航酒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规模近七亿元,以信托资金向广东兴华实业有限公司增资,期限20个月,该信托计划于2011年8月25日终止。清算报告中显示,信托计划向银行支付手续费321.50元后,可供受益人分配的信托收益为1.39亿元,年收益率达到预期的12%。

  而海航的做法绝非独家,为了扩大融资来源,中铁五局曾委托兴业信托设立规模三亿元的单一资金信托,并制定了详细的集团内部募资计划,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内部员工出资,认购门槛仅为5000元。

  而在贷款诸多受限的时日里,不少房地产企业也频繁借助发行信托内部认购的方式来补充资金,或用于开发新项目,或用来偿还此前贷款。

  据北京一位信托业务部人士透露,他所在的公司便曾为一家中型房地产企业操刀了类似的产品,因为内部员工对企业的情况更为熟悉,募集资金十分快速顺利,甚至有不少外部人士想参与都只能托关系借助内部员工的名义认购。

  被称作“高负债运行模式”的海航此举被一些网友称为“高危链条”。

  海航一位股东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了担心:“从本质上讲这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变相借贷,或是内部职工集资。在形式上看,它被约定为一种信托。一旦出现海航无法偿还债务,海航被当作破产财产来处理,这些风险就会被转嫁到购买人的身上。”而且,一旦出问题,是不是有可能出现类似“庞氏骗局”的结果。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这一类信托计划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是高于市面同期的信托产品。“项目方以及认购方都是自己公司内部的人,信托公司的中间费用可能会低一些,收益率自然也是好谈的。”信托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这一类产品规模到底有多少不好说,因为普遍是采用单一信托的模式,对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不高;此外,认购等行为也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外界人员很难接触到相关信息。”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 体育欧冠半决赛-拜仁主场4-0血洗巴萨 视频
  • 娱乐熊黛林气愤回应劈腿赌场大亨 称污蔑
  • 财经亏损央企高管薪酬不降反升 被批未市场化
  • 科技网络购物后悔权首入消法:保障7日内退货
  • 博客柴静:北大卖猪肉男复杂人生 地震专题
  • 读书拒绝商家忽悠:怎样选食品最安全
  • 教育北大卖猪肉毕业生称自卑 不让女儿学文科
  • 育儿内地孕妇假结婚在港被判入狱12个月
  • 李迅雷:H7N9病毒与黄浦江死猪相关性分析
  • 黄凡:从黄金神话终结看楼市前景
  • 张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报告
  • 谢作诗:房租上涨是说通胀又来了
  • 水皮:A股涨跌为何全都指望外资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
  • 张五常:亚当斯密为何误解了佃农制度
  • 杨涛:我国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及改革方略
  • 朱大鸣:红十字会能走出信任危机吗
  • 叶檀:IPO受阻谁最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