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迷雾:无法继续部分财务如何处理成难题

2013年04月15日 11:38  证券市场周刊 微博

  因业绩不达标等原因无法继续的股权激励,是冲回费用还是一次性加速计提费用?上市公司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记者 陈予燕/文

  在中国,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来说,股权激励都令人垂涎。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牵动各方神经的、复杂的跨学科课题却仍在难产之中。

  巴菲特一直反对股权激励,他认为股权激励会导致“贪心的CEO和公司高层管理人士”去做高股价,而不是公司业绩。因此,股权激励会诱发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和虚假财务报表等公司丑闻。

  因行权价与股价倒挂,或因业绩不达标,上市公司行权无望而终止股权激励时,已经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是转回、还是加速计提未确认的费用,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企业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这种不合规范做法。新华都(002264.SZ)就是一个例子。

  新华都期权费用冲回做法不规范

  新华都2012年“管理费用”项下的“工资”3951万元,较上年的5835.6万元减少近2000万元,但零售行业人工成本普遍都在增加。新华都财务总监李青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称主要是因为公司将在2011年预先确认的期权费用冲回了一部分。

  新华都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该年度管理费用1.59亿元,同比下降4.14%,公司解释称是由于该年度期权费用减少。根据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假设首次授予的全部激励对象均符合计划规定的行权条件且在各行权期内全部行权,公司的期权成本为4381万元,在2011-2013年三个期权考核期内的摊销费用分别为2436万元、1299万元、646万元。

  2011年,公司管理费用项下的“工资”为5809万元,较2010年的2620.3万元增3189万元,导致当年管理费用达到1.65亿元,同比上升47%。

  即便如此,公司2011年扣非后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加84%,较2009年增长1.3倍,扣非后的加权平均ROE为21.69%,远超业绩考核目标。

  因2012年业绩不达标,导致公司第二期股票期权失效,而且2013年也将会因业绩不达标而导致第三期股权激励失效;那么,新华都为何不宣布终止股权激励呢?如此一来,2012年财报中就需要加速计提期权费用,而不是冲回已经预先计提的期权费用。

  对此,李青解释说:“没有宣布中止,也就表明我们还没有放弃。”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保荐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这种做法明显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这样做会导致费用降低,利润虚高,公司可以满足内部的某些考核标准。”

  荣正咨询合伙人何志聪也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新华都这种做法不规范,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对2011年进行追溯调整,将多计提的费用去掉,而不是在2012年进行冲回操作。后者易导致业绩操纵等问题。”

  采取类似做法的还有名流置业(000667.SZ)。

  该公司授予日为2009年12月30日的股票期权在各年度的股份支付费用合计6304.3万元,其中2009年摊销15万元、2010年最多为2783万元、2011年1637.5万元、2012年1018万元、2013年589万元、2014年261.8万元。

  名流置业2011年4月19日公告终止股权激励,并称因未能满足行权条件而无法行权,且行权条件不属于市场条件,公司从2010年起不再确认股份支付相关费用,并将2009年度确认的15万元股份支付费用予以转回。

  一次性加速计提不合理

  2012年,因终止股权激励很多公司都选择一次性加速计提费用,其中包括朗姿股份(002612.SZ)、三花股份(002050.SZ)、美克股份(600337.SH)等。

  朗姿股份2012年净利润增速调减主要是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相关费用加速计提所致。

  由于激励对象中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化,原股权激励计划无法覆盖现行高管及新进骨干核心人员,故朗姿股份终止实施原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后,加速计提的费用3141万元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导致2012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2%至0.23亿元,同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远远快于前三季度。

  一次性加速计提后,公司2012年全年管理费用同比上涨32.2%,管理费用率上升1.43个百分点,达到15.21%;在营收同比增长34%的情况下,净利润仅为2.23亿元,同比增7%。东莞证券[微博]研报称,如果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因素的影响,公司2012年全年净利率同比增长约26%。

  由于股价与行权价严重倒挂,2012年底三花股份终止股权激励计划。期权费用在当期一次性全部确认费用,导致2012年管理费用增加449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降25.85%。

  同样,美克股份因终止股权激励计划,2012年第三季度一次性加速计提费用4407万元。再加上2012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攀升,致公司单季度大幅亏损4083万元,2012全年净利润仅为2000万元,同比下降90%。

  “其实,2012年末出现上市公司终止股权激励后一次性加速计提浪潮主要是处在交易所窗口指导期的被动做法,”何志聪对记者表示,“这其实是监管不成熟的表现,建议向香港学习,股权激励费用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因为相关费用并不涉及真实现金流的支出。”

  “股权激励终止后,一次性加速计提的不合理之处还在于,上市公司可据此操纵利润。”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在半岛挑事无异搬石头砸自己脚
  • 体育中超恒大2-1 国安2分钟追2球2-2 视频
  • 娱乐台57岁知名作词人恋上好友17岁女儿(图)
  • 财经1季度GDP增速为7.7% 商品房销售增61%
  • 科技大学发明“查寝神器”:回短信即被定位
  • 博客萧锐:唐慧案期待不打折扣的正义
  • 读书帝国杀戮:皇太极专权宰割八旗诸王
  • 教育盘点高招面试神题:北大考千年王八万年龟
  • 育儿男童阴茎受伤自称系老师用针管扎伤
  • 谢作诗:妓女比贪官高尚100倍
  • 姚树洁:谁拒绝参加撒切尔夫人的葬礼
  • 张庭宾:日元贬值助TPP摧毁中国制造
  • 张捷:郎咸平等人赚了中国多少万亿
  • 叶檀:中国增加进口意味着什么
  • 尹中立:金砖国家正在褪色
  • 章玉贵:中国央行何以超越美联储
  • 林义相:改革深水区与中国梦
  • 陶冬:黄金价格落魄 美国数据走疲
  • 文显堂:人民内贬外升 亏了自己富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