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学光
这是一个让周星驰都感到有些尴尬的局面。
自己投资一个多亿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上,现如今舆论关注的热点竟然不在电影剧情上,而是铺天盖地地在算账。
“公众算账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这部电影在大陆地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董秘胡明说到这事倒也坦然,“就算是帮助中国电影行业普及知识吧!”
在此之前的2月26日晚间,华谊兄弟披露了第四份关于电影《西游降魔篇》的澄清公告。
因为就在前一天,周星驰通过控股的港交所上市公司比高集团发布公告称,华谊兄弟并不是电影《西游降魔篇》的投资方,而只有投资方才能获得电影收益的大部分分成;这一公告惹急了华谊兄弟,马上反唇相讥,认定自己是投了钱进去的,而且按照协议是能分到大部分收益的。
华谊兄弟和比高集团的一场口水仗很快引来众人围观,来自各方的业内人士纷纷施展算数功底,为华谊兄弟从总票房中算收入。这其中,仅券商研究员针对《西游降魔篇》这一部电影的分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发了24篇研究报告。
对比去年华谊兄弟在力推电影《一九四二》的时候,各家研究员三个月的时间才推了10篇研究报告。
此间,有坊间人士担心王中磊[微博]将和周星驰为了票房分成而对簿公堂,然而绝大部分资本市场以及娱乐圈内人士都认为没有这个可能,因为大家都深谙其理,娱乐圈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不怕炒,炒得越凶,舆论关注度越高,舆论关注度对于拉升票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中磊和周星驰,正在导演着华谊兄弟和比高集团演绎着一场比《西游降魔篇》更为精彩的娱乐大片。
在这场闹剧中,两家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台词把握得非常艺术:不能少说,会影响票房;不能多说,会影响股价;更不能乱说,会惹怒交易所和股民。
10亿票房
按照目前能够得到的官方确认数据,截止到2月25日零时,电影《西游降魔篇》的票房是9.9亿元。
由于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各家院线都没有安排更大规模的影片,因此《西游降魔篇》将会继续享有这段排片空当期。一直紧跟该影片的宏源证券分析师张泽京非常乐观地估计,《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只需要一周的时间便可顺利地突破12亿元。
这也将是今年国内院线继《泰囧》之后第二部票房突破10亿元的影片,也是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
这个数字无论对于该片的制作方周星驰控制的比高集团,还是包括华谊兄弟在内的其他投资人,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因为此前参照同为周星驰执导的《功夫》和《长江七号》两部影片的票房,预计《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只有3亿元左右。
这样的话,如果除去院线分成和发行费用,再减去发行宣传费用和发行方给的保底费,投资方最终得到了净收益大约只有2000万元到3000万元左右。也正是由于当初的保守,作为电影制作方的比高集团在和作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签订净收益分成协议时,只将其分成三个档,分别是低于1000万元,1000万元至2000万元,以及高于2000万元。
然而现如今,最终算下来的影片投资方应得的净收益应该在2.3亿元左右,远远高于此前的预算。
就在比高集团和其他投资方兴高采烈地计算收益的时候,作为大陆地区发行方的华谊兄弟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因为就在不久前,华谊兄弟斥巨资打造的《一九四二》在票房上全线溃败,收益远低于预期,华谊兄弟的股价也逼近上市以来的历史低位。尽管随后凭借着成龙打造的《十二生肖》挽回了一些投资者情绪,但公司的股价此后仍旧上攻乏力。
其实,在华谊兄弟的财务报表当中,电影票房分账和版权销售所占主营收入比重只有32%左右,但是,从去年底光线传媒的影片《泰囧》开始,现如今在动辄票房过10亿的巨额收益面前,都会最直接地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
一场口水仗
早在《西游降魔篇》试映的时候,投资方和华谊兄弟从观众的反应上就已经开始扭转之前的预期,对该片的票房成绩愈加乐观。
华谊兄弟和比高集团股价几日连续大涨而对于华谊兄弟在影片中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最终能拿到多少收益,坊间开始起了争论。
2月7日晚间,在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在其微博上三言两语做出澄清的两天后,华谊兄弟公司董事会将一份关于《西游降魔篇》合作模式的公告发往交易所。
在这份公告当中,华谊兄弟自称是这部影片在大陆地区的出品方、投资方和发行方,在享有12%发行代理费之外,还将享有该影片在大陆地区发行的大部分分成收益。至于这份分成比例是多少,华谊兄弟耍了个小聪明,没明说,而是拐着弯儿地说“其他投资方能拿到这笔净收益的10%至30%”。
显然,按照这份公告的说法,投资者很自然而然的理解是,华谊兄弟能拿到这部影片最少70%的净收益分成。
2月10日,电影《西游降魔篇》上映首日就拿下7684.65万的票房,创下了华语影片的一个新纪录。随后,票房节节攀升,2月25日,华谊兄弟公告称票房已达9.9亿元。同时还乐观地计算出自己将拿到1.96亿元的票房分账。
然而,华谊兄弟的炫耀开始让比高集团有些不高兴。
比高集团作为周星驰实际控制的电影制作公司,2012年,该公司的主营收入不到2.8亿港元,全指望《西游降魔篇》打一个业绩翻身仗。
现如今,在电影票房节节飘红的时候,风头却被发行方华谊兄弟抢去。
为了给自己股东一个交代,2月25日当天,比高集团联合文化中国传播发布公告,首先将华谊兄弟排除在投资方之外,然后才说明这部电影最终净收益的70%应该归投资方。
这一下,华谊兄弟的股东蒙了,因为按照这份公告,应该是比高集团等投资方才能拿到收益分账的大头。
2月25日,华谊兄弟的股价应声下跌,第二天,华谊兄弟不得不申请停牌。
一笔明账
2月26日晚间,华谊兄弟又拿出了第四份关于电影分账的公告。
尽管已经不再强调自己作为投资方的身份,但是却明确强调了公司是给《西游降魔篇》投了8800万元,其中首次协议约定的是8100万元,后来又追加了700万元。
从“投资方”一下换成了“投资”,一字之差,普通投资者很难发现其中的微妙所在。
而关键也就在这里。
事实上经过后期业内人士的测算和求证,华谊兄弟确实不是比高集团公告当中所称的原始投资方,而这8800万元其实不过是华谊兄弟为了取得这部电影在大陆地区发行权而支付给比高集团的保底收益。
至于这8800万的说法,华谊兄弟董秘胡明给出的解释是:“行业通称的说法是‘保底收益’,而当时双方在合约里写的是‘投资额’,因此公司在公告当中也用了‘投资额’的表述。”
也就是说,这8800万既是华谊兄弟的成本,也是比高集团的收益。
按照华谊兄弟给出的发行净收益计算公式,华谊兄弟赚到的1.96亿元税前净利润中除去12%的发行代理费之外,在发行净收益的分账当中还要减去这已经花出去的8800万元保底收益和3000万元宣称发行成本。
而按照比高集团的算法,他们和其他投资方能拿到70%分账,实际上是发行净收益的30%再加上这8800万元,如果还能拿到华谊兄弟有可能给的一笔“奖励”,总数确实也是占发行净收益的70%。
这么回头看来,比高集团在公告当中“投资方可实际取得该影片在大陆地区发行之计算后净收益约70%分成收益”的说法,虽然有点儿误导投资者之嫌,但是深究也没有什么错。
而按照胡明事后披露,当时华谊兄弟和比高集团签订协议时,双方确实约定的是净收益三七开,比高集团拿三成,华谊兄弟拿七成。只不过,华谊兄弟在此前的几份公告当中没有明说,如果不是在最后一份公告当中澄清了这8800万元的投资去向,多数投资者都无法算清楚这笔糊涂账。
“整部电影的投资才1.06亿元,我们承担了8800万的风险,他们才承担1800万的风险,更何况,他们也从来没有明确说我们不是投资方啊,只不过按照他们的习惯更愿意称我们为发行方,其实我们两个都是。” 尽管胡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仍旧坚称公司还是这部电影的投资方,但是从第四份公告中可以看出,其中对于“投资方”一词已经只字不提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给投资者造成了理解上的误会。
最终,一个看似并不复杂的票房分账,华谊兄弟披露了4份公告才解释清楚,而这期间总共耗时近20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