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联重科遇举报门:销售吹大10倍

2013年01月09日 09:44  金陵晚报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业绩与行业形势的背离终于从“私下议论”变成“公开举报”。昨日,香港媒体报道,一份匿名信举报中联重科财务严重造假,认为过去一年在重型机械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中联重科不可能实现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昨日,中联重科A股和H股紧急公告停牌,中联重科证券部、董秘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金证券》记者接触的中联重科内部人士称,“2012年业绩逆势增长是有合理解释的。”公司也在昨晚发布了澄清公告。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联重工财报中一些数据确实值得怀疑。

  小圈子中的质疑

  对中联重科的质疑最早始于2012年年中。

  彼时,中联重科在半年报中披露,2012年1-6月,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91.20亿元,同比增长2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22亿元,同比增长21.47%。同期,重型机械市场中的另一巨头——三一重工[微博]给出的营业收入是317.60亿元,同比增长4.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60亿元,同比下滑13.12%。而柳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更是达到70%以上。

  面对这一数据,市场一些资深投资人开始“不淡定”了。“中联居然比三一表现还好?”、“市场这么不景气,中联还能赚56亿元”……诸如此类的疑问不断在小圈子中发酵。不过,这些质疑也仅限于圈子中的讨论。

  2012年10月的最后一天,当中联重科的三季报发布时,业绩再次“亮瞎”了投资者的眼睛。2012年1-9月,中联重科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75%,这两个数据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对比之下,同期三一重工[微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8.76% ,柳工则是同比下滑达到72.95%。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中联重科在定期报告中并没有给予“业绩逆势增长”的解释说明,相反,在2012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都给出了“2012年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变化的警示。”

  国际投资者举报

  中联重科业绩“异动”终于迎来了更为激烈的质疑。

  昨日,香港媒体报道,一位自称为国际投资者的人士举报中联重科2012年业绩存在财务造假,并出示了一份“中联重科华东地区销售内部文件”。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尚未能证实这份文件是否为中联重科所有。

  该份文件显示,文件归属公司在华东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正常销售,一种是B类销售,另外一种则是C类销售。据了解,正常销售是指已经与买家签订好,已经确定出货及付款日期等内容的正常订单。B类销售指的是意向订货,但未确定出货日期和付款事宜等,又叫潜在订单。C类销售,则是公司将一些旧有客户套上别间公司而虚构出来的订单。举报方认为,B类订单和C类订单正是“帮助”中联重科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联重科仅华东地区的销售额按年增长幅度足足夸大了10倍……”

  昨日,《金证券》记者接触的中联重科内部人士解释,“公司从2011年开始,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并购等策略,业绩已经提高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混凝土机械上的销售。公司业绩增长是有合理解释的,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对于举报信中提到的华东市场销售情况,该人士认为,“只要没有确认的收入都是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的数字都是一目了然的,中联重科不可能通过这么幼稚的手段来财务造假。”

  昨晚,中联重科发布澄清公告,表示相关传闻均不属实,公司不存在“财务造假,将部分未实际销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以夸大利润表现”的情况。

  赚的钱去了哪里?

  “这封举报信可能是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互掐的后遗症,肯定是圈子里的人曝出来的。”昨日,湖南地方人士对《金证券》表示。

  在与记者交流中,对方暗示,中联重科的财务数据上确实有许多不太清楚的地方。其介绍,中联重科今年业务上增长的主要有两块,一块是混凝土机械的销售,一块是挖掘机的销售。混凝土机械销售上,一般三一重工占比最大,大概在40%-50%的样子,今年中联重科在销售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占比也只在40%左右;而挖掘机销售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历史包袱小、基数低,所以同比增长看起来很大。起重机这块和行业其他公司一样,销量处于下降状态。

  “虽然公司应收账款增长幅度不是很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不是太好,那么赚的钱去了哪里?”这名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金证券》查阅券商研究报告,发现此前兴业证券在点评中联重科三季报时称“三季度市场份额和毛利率提升,但是费用率恶化”,而此前记者在接触中联重工人士的时候,其明确表示,“2012年公司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不论这份举报信是否属实,中联重科在财报中确实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情况。“不是定期报告制作不严谨,就是确实存在问题。”上述人士说。

进入【中联重科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
  • 体育CBA马布里35分北京胜 曝申花有意皮耶罗
  • 娱乐窦靖童首晒与王菲合影 获赞姐妹花
  • 财经城镇化规划或两会后出台 资金来源透支
  • 科技专题:CES2013今日开幕 热门产品一览
  • 博客马未都:弃婴每月补助70元真让人心寒
  • 读书揭秘:周恩来去世毛泽东为何没有探望
  • 教育高校花数十万办晚会 被批劳民伤财
  • 育儿幼儿园女老师让男童舔桌上水渍(图)
  • 黄震:中国基金业为何频遭黑天鹅事件
  • 郭士英:美国债务上限的关键在哪
  • 王占阳: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春天
  • 刘远举:闯黄灯新交规是皇帝的新衣
  • 梅新育:反垄断域外管辖不能遗漏不宜过苛
  • 张五常:毫无约束的竞争会毁灭人类
  • 陈思进:欧美为何相继抛售黄金
  • 唐任伍:制度变迁是中国未来最大红利
  • 曹凤岐:城镇化不会推高房价
  • 但斌:我们可能将经历此生最漫长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