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小 深圳报道
日前,因收到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国资委的通知,正在筹划重大事项,12月24日,深长城公告股票继续停牌。
在2011年,深长城遭到多个黄姓自然人和公司举牌而停牌自查,前五大股东中,联泰系、瑞昌捷、中洲地产以及其他多名自然人股东均是来自潮汕地区的黄姓人,二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战之说由此而起。
但记者梳理深长城、联泰和中洲近8年来的投资项目发现,深长城与这两个股东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亲密合作,甚至有利益输送之嫌,监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意见,而这背后隐藏的同一利益方却是中信地产。
停牌引发的猜想
深长城证券事务代表对记者称,这是国资委提出的停牌要求,他们也不清楚具体什么原因。而由此引发的重组版本并不清晰,由于深长城属房地产特殊行业,注入资产的可能性不大。
而这并非第一次突然停牌,2011年7月,深长城因新进股东而停牌,当月,深圳市瑞昌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黄将南、黄将忠,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买入公司股票达到总股本的5%,而深长城第五大股东中洲地产也持续举牌,目前持有4.04%股权。经查后,深长城公告称,联泰系、瑞昌捷、中洲地产以及其他多名自然人股东并非一致行动人,巧合的是,这些股东全部为潮汕地区的黄姓人控制,而深交所的监管函中对这一结果也显示了三点不满,最终却不了了之。
联泰集团的进驻是在2004年5月,此前,国资委持有深长城1.5亿股占62.8%的股份,国资委向广东联泰集团旗下两家企业转让6704万股占比28%。
此后,国资委减持了5%的股份,目前持有深长城29.75%股权,加上国资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深振业持有的深长城7.05%股权,深圳国资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深长城36.81%股份,但联泰集团一直把持28%的股份而未变动。
表面上看来,大股东深圳市国资委与二股东联泰集团的矛盾重重,而这也引发了外界关于两者对控股权争夺的猜想。但深长城另一兄弟企业深振业董秘办人士对记者说,媒体对于深长城的股权之战有点过度解读了。
曾对深圳本土的几家国字头企业有过深入研究的职业投资人李先生对记者直言,国有股与民企表面上的对抗可能更多是作秀,上市公司被某些管理层掏空后,国有股再慢慢退出,深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投资者也据此猜测,此次停牌的极大可能性是二股东变大股东掌控公司,而国资委逐渐退出。
中信隐藏幕后
记者在梳理深长城近8年来的股权变动和投资项目时发现,深长城与新进股东中洲集团的往来已久,曾多次为他人做嫁衣,而隐藏在联泰集团和中洲集团的背后,是中信地产的影子,这四者的关系,盘根错节紧密相连,而前任总经理谭华森被派驻到深长城之前的3年,恰巧在中信深圳和惠州公司任职。
联泰集团与中信的合作始于2003年,深圳红树湾9号地块,在中信信托和中信地产投资帮助下,由联泰地产出面开发,2011年联泰地产悄然将此地转让给了中信地产。
山东胶州市政府网站信息称,2007年,深长城与广东联泰集团携手开发建设青岛少海新城,但后来该土地也被转让给中信地产。
另据联泰地产公开的宣传资料显示,联泰房地产汕头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广东联泰地产”)是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即中信地产)属下的全资企业。
联泰集团与中信地产的关系尤为亲密,深长城的新进股东中洲集团与中信地产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洲与深长城的合作,也始于联泰集团入股深长城后的第二年。
2005年4月,深长城与中洲集团合作开发深圳宝安旧城改造项目。
协议中规定,在土地拆迁完成60%之前,深长城需投入6.16亿,而中洲只投入2.95亿。这份合作协议的出资设置,事实上就为后来转让该土地埋下了伏笔。
果然,在2009年5月,深长城退出,而回报仅仅是要求中洲集团返回投资款本利共计7.08亿元,但就在退出的第二个月,中信华南深圳公司自愿代替中洲集团偿付7.08亿给深长城,该地块最终也落入中信地产囊中。
深圳证监局2008年对深长城提出的整改意见也显示,其与中洲集团合作的宝安旧城改造项目,曾未经董事会审议,在共管账户之外,以借款给长城物业的方式间接承担宝安旧城改造项目的部分支出。
深长城与中洲集团的合作,实质上是为中洲集团提供低息借款,而最终的受益方均是中信地产。
梳理这些项目可以发现,通常都是由联泰集团和中洲集团出面拿地,深长城出资参与其中,在整理完土地前期工作后,最终被低价转让给中信地产。这4家公司暗中合作频繁,不过中信地产是否有意通过这两家公司来控制深长城,目前还难以得出结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